第861章 俄人惨败
大地在颤抖,黑烟在升腾,城墙上泥土碎草四下飞扬。
木制的城门崩裂毁坏,露出了城内的街道,以及慌乱跑动的人影。
火炮间隔十余米,排列成了宽大的正面,猛烈轰击着将近五六十米长的城墙。
炮弹的冲击,不断摧毁着城墙。上面的俄人早已逃得干净,城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削低。
一轮又一轮,火炮轰击不停。有几门火炮抬高炮口,把实心炮弹和爆炸弹打进了城里。
中弹的房屋倒塌,爆炸弹则发出轰然巨响,四下迸射的弹片,打死打伤了倒霉的俄人。
城内的混乱再次加剧,俄人惊呼尖叫,乱跑乱跳,仿佛末日来临般,被恐惧所笼罩。
但什么也挡不住明军炮火的继续发威,更多的炮弹在城中爆炸,杀伤着俄人,摧残着他们的心理。
弗拉索夫目瞪口呆地望着城内腾起的烟火,以及惊惶四窜的俄人。他知道,城已经守不住了,陷落不过是时间问题。
如此射程的火炮,如此大威力的炮弹,是他所没有见过的。
只此一点,他便知道拼凑出来的守军,完全不是明军的对手。
死战不降,也只能是给敌人制造点麻烦,增加些伤亡,但最终的结果却已经注定。
俄人的军心士气在猛烈的轰炸中,被消磨,被摧毁。这些只为了发财的恶棍匪徒,本来也没有多强的战斗力。
他们对只有冷兵器的达斡尔、赫哲等民族,是穷凶极恶。但碰到装备精良的明军,就成了外强中干的野狗。
而当时的沙俄正规军,也是世界上的二三流部队,陈旧而落后。沙俄政府,也是软弱而涣散的。
历史上,在二十多年后,也就是公元1700年,北方战争爆发的初期。
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以八千精兵,在纳尔瓦击败了俄军,彼得一世狼狈逃回莫斯科。
此役,三万俄军几乎全军覆没,光战死的就达一万五千人,而瑞典则只有六百多人人阵亡。
这一战不但让俄国遭遇了灭顶之灾,也扯下了沙俄的遮羞布,真面目暴露,也让整个欧洲为之震动。
直到彼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军政方面的改革,沙俄才算勉强过入了近代。
但农奴制一直束缚着沙俄的资本主义发展,使其经济社会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直到将近两百年之后,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才成为沙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说白了,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实力,抑或是社会发展,沙俄的综合实力都大大弱于崛起的大明帝国。
只是沙俄还不清楚,不知道面对的是怎样的庞然大物,更不了解自身的实力有多孱弱。
直到二十多年后,沙俄还需要从瑞典进口钢铁来制造武器。甚至于,连枪管也要大量进口。
而现在,沙俄全部军队换装燧发火枪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其动员体制的低下,使沙俄虽有能力动员一支庞大的军队,但却无法同时将其投入行动。
说了这么多,也就能理解黄立急于对沙俄用兵的思路。
在彼得一世登基,并进行改革之前,有差不多三十来年的时间,能够趁其虚弱落后,占领整个远东地区。
沙俄就是集中力量与大明争夺,在实力上也被碾压。
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之前,向远东大举派兵运输粮弹物资,是难以克服的困难。
这一点,满清不明白,黄立却知道得清清楚楚。
从沙俄东扩的历史可以看出,其是通过小规模部队征服西伯利亚和远东,主要的手段是威胁恐吓,虚张声势。
比如与满清的交锋,应该是两次雅克萨之战为最大规模。
第一次,雅克萨城中有俄人四百五十名;第二次,莫斯科增兵六百,合计八百多名。
就是这样几百人的兵力,却通过《尼布楚条约》,合法得到了外兴安岭以北的所有领土。
雍正年间,沙俄又趁着满清忙着解决西北问题的机会,与清朝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得到了大片贝加尔地区。
1858年,沙俄利用满清陷入太平天国的内乱,朝着黑龙江里放了一晚上的炮。
吓得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将六十多万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土地,割给了沙俄。
两年之后,同样没花什么本钱。
沙俄以调停人的身份,逼迫清廷又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拿到了外东北剩余的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到了1862年到1864年的外西北争夺战中,沙俄到底还是出了三万大军,但根一没取得什么战果,可见其军队是多么的差劲。
可沙俄还是把满清拉到了谈判桌上,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从清朝手里挖走了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总之,沙俄的东扩完全是空手套白狼,用不着武力,在谈判桌上恐吓讹诈就能获得。
行不行的,打上两仗总可以吧?就算是战败,也不过是失去那些土地。拱手相让,这就是满清的德行?
当然,沙俄的这套伎俩在欺负弱小的民族还能够得逞,但对上大明,对上洞悉其弱点的黄立,却是万万行不通,且显得滑稽可笑。
相比于距离欧洲领土的遥远,大明却能以黑龙江省为基地,调动比较充分的人力和物资,进军西伯利亚,并加以经营稳固。
可以说,这里是大明的半个主场,能够成千上万的移民开发,能够组建数万,甚至更多的军队。
而沙俄想要争夺,就要组建远征军,从万里之遥赶来。来多少灭多少,则是最后的结果。
况且,沙俄扩张的方向一直在欧洲,夺取波罗的海或黑海的出海口,是其国家发展的最重要战略。
有二三十年的时间,对于黄立来说是足够了。
不仅是西伯利亚,明军还要沿着沙俄东侵的脚步打过去,直到乌拉尔山脉。
显然,尼布楚督军弗拉索夫,以及尼布楚的俄人,并不知道这只是东方巨龙与沙俄恶熊较量的开始。
而对侵略者的严惩不贷,以及凭借实力的扩张,更凶狠的大明将让他们感到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