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西门节度使驰援东京......(第2页)
但他也只是说气话。“节度使说救,那就救一救吧,毕竟百姓无辜。”
当然,也有人觉得不至于此,就好比曾经的梁山好汉,双枪将董平:
“金兵西路大军被牵制在太原,无法支援,仅金兵东路大军,开封府据城以守,等到各路援军赶到,自然也就解围了。何需我们去救?”
“盐军本就被东京君臣忌惮,此次去,万一被各路援军包围,恐是有去无回。”
董平心思机巧,人品一般,自然不想冒险去驰援开封。
但他所说的话,还真就没有半分偏颇,非常有道理。
因为按理来说,开封确实不会有问题,反而盐军去了,有可能被宋廷各路援军包了饺子。因此董平此言一出,得到堂中不少人的认同。
但是,西门卿只抛出一个问题,就将他们问住了:“纵观联金灭辽以来,大宋的战役胜负,对敌战略、勇气、信心,你们觉得,东京那群君臣真能守住开封,以待援军?”
小名系统:[守卫开封的李纲,就坐在下面呢!]
“即使有人挺身而出,一时守住了开封,但能长久守住开封吗?”西门卿的鄙夷已经尽数体现,“赵佶跑了,赵桓也不是个聪明能干的,要是他还拖后腿呢?”
说到这,西门卿同情的目光看了李纲一眼。
李纲:???
节度使是要我说两句吗?也对,他是朝廷派遣官吏代表,是该说两句。
李纲:“下官认为,东京情况不会多好,即便短暂地守住,也不能长久。
太上皇携朝中重臣们南逃,此举已击溃宋军对敌信心,军民信心低迷,新君上位后又意志摇摆,不曾采取合适的对敌准备,显然也不是能力挽狂澜的有为君主。”
“如此形势,东京危矣。”
李纲碍于身份,只说东京危矣,不说救不救。
至于救不救,西门卿早有决定,“东京开封,必须驰援。且由本官,亲自带兵前往。”
西门节度使既然已经决定,堂中将领和诸官便再无异议。
一锤定音后,开始安排布置。
“值此时刻,北境四寨的位置更加紧要,卫江、牛皋、阮小二,你们三人继续守卫北境四寨,不做变动。”
“但须重视兵士日常操练,日日备战以待,严格防备北方金兵动向。”顿了顿,又补充:
“若金兵南下沧州,边境百姓可自港口登船南下避难。之后援军会尽快自海陆两路,北上支援尔等。”
换言之,百姓可南逃避难,援军也会尽快分两路北上,但边境盐军不可后退。
与岳飞同坐一堂,历史上未来会是岳飞副将的牛皋,当即抱拳领命:“若金兵自沧州南下,牛皋必率军对战,死战不退!”
卫江和阮小二也跟上:“死战不退!”
一旦退了,沧州无险可守,便要受金兵铁骑践踏了。
北方门户防守安排妥当,西门卿又对陈喻义道:“喻义,你总领棣州和齐州民政已近三年,政绩斐然,两州百姓无不交口称赞。本官也看到了你的本领,没叫本官失望,反而大超所望。”
稳重可靠许多的陈喻义,离席抱拳谦虚道:“下官不敢居功,全赖节度使指导有方,同僚属官勤勉襄助,百姓淳朴善良。”
陈喻义说的是肺腑之言,西门卿也知道他的性格,“喻义谦虚,但你的功劳,本官了然于心。”
只是笑着托以重任:“你将棣州和齐州的民政事务交予信赖的副手,然后北来就任沧州知州,并负责及时补充各处盐军辎重粮草。”
西门卿是将盐军的后勤,全权交给了陈喻义。
后勤何其重要,不亚于大军冲锋陷阵。
陈喻义知晓这份托付的重量:“下官领命!有我陈喻义一日,盐军后方便一日不会起乱!也一日不会叫前线盐军忍饥挨饿!”
西门卿又把西门辰托付给陈喻义,“辰儿,你就跟在陈先生身旁,多多学习,帮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西门辰又长一岁,如今瞧着身量,已经是一个小少年了。
“是,父亲。”
西门卿又继续安排:“武松、朱仝、云理守、秦明,你们四人各率五千盐军,互为襄助,留守后方。”
朱仝自巴蜀归来,也证明了他确实有为将之才。秦明呢,虽然性情热烈,但也英勇善战,不失为一员猛将。
武松和云理守,更是盐军元老,西门卿心腹中的心腹,继续领镇守之责再合适不过。
四人出席抱拳领命:“得令!”
北境四寨的防守一直是单论的,四寨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两万盐军。
三州一府,令有两万盐军留守,后方兵力防守已经足够。
“本官亲自率领三万盐军,其中骑兵一万,前往东京支援。”
最后,西门卿开始点将:“鲁智深、卢俊义、花荣、董平、史进、燕青、刘唐,尔等各率两千人,为军中小将,听从本官号令!”
“其余在场余者千户,各领旗下兵士,听从本官号令!”
被点鲁智深等人纷纷出席领命:“得令!”
还有在场直接归属西门卿统领的盐军千户们,也一样离席抱拳:“得令!”
“钱三、时迁、戴宗,尔等三人,钱三领斥候营,时迁、戴宗为副手,负责刺探和传递情报。”
三人领命:“得令!”
“朱先生,请你领军中文书数人,随军前往。”
朱武亦领命:“得令!”
点将完毕,西门卿便宣布散去,各自回去点兵动员。
留下岳飞一人,“鹏举属朝廷将领,本官也不好安排你,粮草从盐军支取,其余行事你自便罢。”
岳飞:“西门节度使肯负担我们粮草,飞已感激不尽。”
第二日一早,西门卿率领三万盐军开拔。
顶盔穿甲、佩刀执枪,一支悍勇虎狼之军,浩浩荡荡往西南方向,直奔东京开封而去!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