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时间(第2页)
油尽灯枯还能救活,要是力竭而亡,这半神算是凉凉了,油尽灯枯可以,但力竭不行。
力竭是救不活的,就算补好了地漏,这片地区也是常年贫瘠,需要改善,比如说以洞天福地来改善这片地区的环境,只不过就算改善了环境,不代表这个半神就可以复活,就算造出来了一个福地之灵,但它可不是原来的那个半神。
依旧如初,只是如初,只是像,返本溯源才是真。
这是既要依旧如初,又要返本溯源,才能让这个凉凉的半神复活,但从本质上来讲,这个半神已经死了,就算有这个能力返本溯源,但这个半神是死者,死者是归幽冥管的,幽冥有句老话叫人死不能复生。
不过要是交情好的话,也未尝不能通融通融,比如说进行替死,给幽冥打工。
若生死交替,这样的家伙是很难回来的,这是把大事化小。
相比死者复生是大,而生死交替自然是小。
一生换一死,即为通融。
虽说这样的家伙很难返回,但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比如说在幽冥有足够的功绩了,可以投胎嘛,一体未必不能双魂,只不过这样的功绩很难弄就是了。
一生双魂,哪怕这一魂只是魂魄,那也是幽冥给的,而幽冥愿意给出这样一道魂魄投胎吗? 生死交替,若不是一体双魂则是焕然一新,这样交替有必要吗?没有。
在幽冥不肯给出任何价码的情况下,双魂怎么来?从那半神身上来。
半神是活了,当重归幽冥时,便满足了一体双魂的条件,届时作为交替的家伙可以投胎了,要是在加点料,还可能是个双胞胎。
一体双魂是底线,事后还需要分,而双胞胎则是同胞,需要分吗?不用。但不要指望幽冥来完成这回事,要自己完成,就算是自己完成了,还欠幽冥一份人情。
从头到尾,幽冥不出一分钱,结尾你还欠它的,要不是幽冥通融,死者复生?想都别想。
一句话:逝者已矣。
若不能依旧如初,这半神便是死者,要是能依旧如初,便是逝者,返本溯源不是为了复活,而是为了商量,而商量方式便是生死交替,看人家允许还是不允许,通融还是不通融。
要是不通融,逝者已矣呗。
啧啧。
不是没有其他办法,但先商量着来,讲讲幽冥的规矩。
依旧如初可是很像的,可要是这个依旧如初的家伙假死了,这样便能从假死中复苏,这样的假死简单来讲就是没死透,比如说油尽灯枯化为地脉这就是没死透,有的救,而力竭是死透了。
依旧是塑造,假死是启灵复苏,复苏之后在另行还原,这无疑非常麻烦。
在人家不通融的情况下,才能用自己的方式,先讲规矩,要是不通融,在各凭本事。
一般来讲,那都是力竭而亡,因地脉不是那么容易形成的,比如说当事者需要具备可以流传的东西,譬如规则。
事物的运转离不开规则,想要转化成地脉,需要成为这等事物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以转化地脉的方式保命。
比如说杀戮规则,它天然可以转化成地脉,因本身是规则,可以流传。
可要是生灵呢?它则需要掌握杀戮规则的一部分,额...不能说掌握,而是让规则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哪怕这部分规则很渺小,不过一般都是自身很小的一部分成为规则,要是规则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那规则岂不是分化了,不完整了?对吧。所以自身的小小一部分成为规则才是壮大。
不对。
既然让规则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也要让自己成为规则的一部分。
这是互补。
不然任何一方的单方面都是缺失。
这是其一,身具规则可以转化成地脉保命,哪怕油井灯枯。不过虽说可以保命,要是拖久了也会完蛋,只不过这样的完蛋不是力竭而亡,比较容易处理,例如招魂,可要是完蛋了地脉也得崩,所以不能完蛋。
要是真完蛋了,那就是选择题,是选地脉,还是选生灵,不用想肯定是保地脉,这样的话,可以说这个生灵尸骨无存了,交替好歹留下了遗体,这个更惨,连遗体都没有了。
之所以是保地脉,那是因为个体相对于地脉容易处理,虽说尸骨无存了,又不是没有任何办法,对吧。
如果说前者是交替,有一线生机,这个算是彻底凉凉了,需要通幽,尸骨无存是没有生机的,但却可以开创地府,不能活在阳间,活在阴间呗,差不多。
小幽冥。
之后呀...还阳也并非不可能,只不过有些周折,当地府开辟出来了,可以与现世融合,成为一方界域,而融合的节点便是地脉所在,不过这样的融合不是一次性的,适合了还需要适应。
比如在特定的时间来个阴兵过境游行,这是进一步的融合适应,不然还阳?扯蛋。尸骨无存了还个屁。
当更进一步的适应了,在进行分散,比如将地府阴脉分散到世间成为类似于机缘的东西,这是化物同样也是造物,同是地脉的缺陷也没有了,要知道地脉是补漏的杰作,而且这地脉还是保下来,完整吗?不完整。不然怎么可以融合,因差点崩了。
虽说融合了,适应了,完整了,但两者...
一个尸骨无存,一个中道沮崩,那都是有弱点的,而且这弱点足以致命。
所以呗,分散!把弱点给分了。
要是弱点成为某些补品,那还是弱点吗?不是了。这是为了变化,或者说变质。
以生为媒介可以完整这样的变质,可要是没有生灵,则可以造物,而造物的方式犹如一张纸破碎的拼图,当这张拼图在合起来则是完整的。
这是分身造化,合体重生。
它需要合,若没有谁来合,即为巧合,要是有生灵,自然以生灵为媒介达到变质的效果拉。
机缘造化,身弱补生,身强养生,而无论是补的还是养的都可以截出来。
补的是截亦劫,劫后余生,互补完善。
养的是取,取之不尽,因生生不息,这样的取简单来说就是把身体里面的养分给取出来,只不过由于这玩意是分散的,又因伴生,而取之不尽,尽力即可,或者说力竭而亡即可,放心,不会死的,因身体里面存在生机。
或者说取出来的是生机,而当自己生机力竭而亡,这生机的性质自然因自己而亡命而转变,它本是生机,却因生死而变。
当生机变成了死气,那力竭的家伙自然因死气而又具备生气了,但却奄奄一息,命悬一线,仅剩最后一口气。
当这一口气喷到死气脑门上,那谁还阳了,当初是拖久了才暴毙,而这一次续命了,当续上了一口气,当初的结果自然改变了。
那话叫什么来着?遁去其一。
续上这么一口气,当初的一线生机遁走了,从过去而至今,当然拉,要是没有这口气,遁个屁,能遁那是因为有这个未来。
若未来足够给力,当场遁。
若未来不给力,就像这样,续上一口气,从过去至今。
那么续上这么一口气干嘛呢?当然是拿回从过去遁到现在的性命。
为了救这个暴毙的家伙,另一个家伙最后一口气都没了,自然需要续命,而这续命的东西便是过去的生机,把自己的性命给它续命。
这样两个家伙都活了。
一个一气长存,一个长生不死,简单来讲,一个家伙是没有性命的,只有一口气,而另一个家伙有性命,但没气了。
若你的一口气是我的,我的一条命是你的,那两者自然可以互补,当然拉,互补不如修。
嘻嘻。双修。
其一:双修。
其二:互补。
其三:融合。
从难度上来讲,融合最为简单,合二为一就完事了,有难度吗?没有。整个过程那都是云里雾里的。
在上则是互补,虽说是一口气,一条命,但气有盛衰,命有长短,取长补衰,取盛补短呗,只要不断气,只要不破碎,补补也就完事了,只不过互补未必完美,多多少少的都是互补,重点在于平衡,难度排第二。
而难度排第一的自然是双修了,怎样以气修命,怎样以命养气。
具备气的,虽说身强体壮,但这是表面,这个身强体壮的是体魄,而不是身体,具备命的,年轻气盛,但本质上是没有气的,身体可是很虚弱的。
一个强身健体,一个修生养性。
强身健体多锻炼,锻炼到身轻如燕,因本身是没有身体的。
修生养性多休息,养精蓄锐,动如雷霆。这动不是身动,而是气动,养精蓄锐身体可以会滋滋作响的,知道为什么身体虚弱吗?因是个瓷娃娃。没有气,但却气盛,身体是会消的。
简单来讲,气盛是身体带来的,因身体本身并不虚弱,虚弱的是交换的性命,或者说本来的身体成了气,而别人的性命造成了体虚,当养精蓄锐时就会感觉什么叫虚弱了。
双修是最难的,因第一步就是感觉上的逆差。
明明气盛,但却体虚。
明明身强,但却气短。
说白了,这样的两个家伙都是那种命不久矣的货色。
通常是融合,因为它简单,也最快,但合二为一不错,但需要会分,不然两个家伙谁作主?对吧。所以融合出来的是新生。
互补的话,也要知道怎么补,平衡其实不是最关键的,甚至说可有可无,未必要追究什么完美,重要的是拿什么补。
气盛的是拿气补吗?不是。气盛的可没有气,拿身补。而身强的剩的是气,拿气补,而这气便是在身上,也是身强的生机,相比气盛的,身强的还需要分的清,气和身结合到了一起,需要把气分出来。
之所以身强的难度更高,要知道这本身就是气盛的给身强的在善后。对于身强的而言无论是气,还是身,需要分,但又不能分。
若分,其身有缺,英雄气短。
那话叫什么来着?
精气神。
其身是精魄,分则有缺,不能分。
气更是本命,更分不了一点。
所以想要分,得要有点新东西,也就是分神。先让气盛的分给你一点身体,借由这点身体来分神,用这神来补它身,在以它身来反馈自己,这是互补,而双修是离不开互补了,至少你要知道互补这回事,才能双修。
双修最为重要的是什么?借鉴!
比如气盛的需要借鉴分神来明白自己的短处,虽气盛,但体弱,能感觉到这样的体弱吗?感觉不到。所以才需要借鉴,这就像是把自己的真实状态给照出来。
分神借鉴是一,养精蓄锐是二。
借鉴完了,明白自己的状态了,把分神弥补自身,在由养精蓄锐产生意境,而这意境便是给身强的借鉴的,或者说补全的,互补是双修的前提,若借鉴而不明,直接互补了,那就没有双修一说了,要知道这样的双修是不断的推陈出新的。
双修之所以难,难在本能。
两个都是命不久矣的家伙,若出现了可以补全性命的玩意,那本能自然是迫不及待。
比如分神一出,气盛的迫不及待的消化。
比如意境一出,身强的迫不及待的吸收。
这是本能的催促,别以为这样的决定是错误的,本能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命不久矣,自不能耽误,当然是最早最好,宜早不宜迟,这是本能的决定,正确无误。而双修则是需要推迟,有些时候迟了晚了可以会殒命的。
就算不会殒命,在本能的催促下,每耽误一分就是一份的损耗,不然为何是修,因其中产生了损耗,只不过它是虚的,是折损,不明显,犹如潜力一般。
一般是不推荐双修的,难不说,而且就算双修有成,得不偿失。
要我们说呀,双修是亏的,是亏本的,但两个家伙的双修却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简单来讲就是亏了两个家伙,但利了天下。
初始的双修是亏本的,最好最好的结果便是持平,而持平是需要很多前提的。
其一:护法。
这不是保护,而是庇佑、祝福等等...这是不能保的护。
其二:未雨绸缪。
双修它是推迟的,是属于晚,所以需要提早筹备。
其三:默契。
这着重的是两者之间的配合,这样的配合可以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沟通的渠道等等,让其可以省略不必要的交流。
其四:环境。
若世风日下,那环境肯定是不行的,而这样的环境也分为小环境以及大环境。
作的是小事,待在大环境,若大环境不行,那就是不行,耽误一分就差一点,而双修这回事可大可小。
若认为是小,待在大环境扩大,要是大环境不行,小事扩大则是改善,若是大环境可以,那自然持平了,双修之法会得到扩张。
若认为是大,那待在小环境缩小,这样的小环境是待在比较恶劣的小环境,就算没有特别恶劣的小环境,也选一个看着恶心的,没有任何成功是不会失败的,别以为待在小环境不能持平,有句话叫功败垂成,又有个玩意叫气数。
没有失败作为保底,持平如同笑话,以失败为气数,为的是平衡。
比如说大环境还行,小环境也还不错,那随便找个小地方好了,这样小环境会变的恶劣,而这份恶劣对应着失败,用这样的失败来平衡双修,这是作恶。
事物有利有弊不是,双修若成是弊还是利?利。那弊自然也需要显示出来不是,如双修没耽误一分则是弊,把这份弊转移到小地方,在用弊来平衡利,得到持平的效果,要是弊被截取了,即自作自受,往后的双修在获利的同时也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不过这个代价会在自身的承受范围内,因利弊皆在。
要是小环境本来就很恶劣,改善呗。双修是趋利的,而这样的趋利转移到地势上,用地势来平衡双修,这样便成了所谓的福地,虽说双修只在福地内有用,出去了便会消耗,但福地是可以扩张的,若一处福地的影响扩张到世界,这便是盖世,不过这样的福地很小就是了,弥漫一世可需要不少岁月。
这是在于地势的环境。
其五:天时。
天时可不站在双修这边,所以事在人为,这个怎么说呢?就是让谁都知道这回事,让天意取代天时。
简单来说,就是告诉生灵,今天要干件大事,成了,风云际会。败了,平静无波。
大势所趋,流言事非,以塑天时,以成天意,天时不在双修这边,但天意在,或者说这是用天意截取一时,让这一时成为自己的时间。
嗯...时间。
要知道时是什么?恒!时恒,恒时。永恒常在的玩意,无法计算。
这玩意吧,奇奇怪怪的,不需要时间它常在,需要时间吧,它不在。
双修是不是需要时间?嗯。时间表示它不在。或者说时间是需要制造出来的,但不是谁都可以制造。
比如谁谁谁,规定时间,计算出一天天的周转,用处不大,因这是记时,至少对于双修来说用处不大,不过记得耽误了多少,还是可以弥补的,不过记时和时间是没的比的,或者说有这个时间之后,可以计时,而在没有时间之前计时,这是弄虚作假,更麻烦。
当双修的家伙以大势所趋明确时间,无论耽误多久,那都是在这一时,而这一时名为恒时,亦天长地久不过一个刹那。
每一个时间都是以恒时来确定的,而时空只是对恒时不在的描会,当恒时不在即可为时空,可成时空,不过这是修规则,和双修的关系不大,不过双修制造出来的恒时,对于修时空规则的是难得的机缘。
虽说有些世界是有时间的,但别人的时间又不是你的,而这样的时间只能记一记,用处不大,对于需要时间的家伙来说,最好是用恒时,仅用记时的话,太复杂,也更麻烦。
至于究竟有多少需要的条件...当然是满足更多更好,如我们说了五个,那至少是五个。
自此双修结束,也是对那些来不及养地脉的家伙的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