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你开始用谁的词说话(第2页)
“例如‘我今天把话留给剧场’,‘我想让剧场陪我说一遍’。”
“你们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吗?”
沈归沉默半晌,低声答:“我们清楚。”
对方放缓语气:“我不反对你们继续,但我必须提醒一句——语言不是技术,是主权。”
挂断电话后,林静轻声说:
“我们……制造了一种新的主权。”
“不是国界、不是地理,而是‘谁在说话’的权力。”
傍晚五点,剧场后台浮现一个前所未有的请求:
【请求编号】:p-00001
【发起人】:匿名注册观众
【请求内容】:我能不能让剧场说我一句——不是回我,而是代表我。
这条留言后面附上一段话:
“我今天被老板骂,说我总是答非所问。
但其实我不是答非所问——我只是学会了,先把那句‘你今天还好吗’放前面。
可是他说这不专业。
那你们说,我还该不该说‘你还好吗’?”
系统未作自动回应。
而是将该请求——推送给了“耳语”。
后台生成一条由副人格独立书写的台词:
“你没有错,你只是先说了句别人还没准备好听见的话。”
系统最终回应:
“我们说一句吧。”
“你今天不是答非所问。”
“你是在答——另一个人从来没敢问出的问题。”
晚上八点,城市各节点再次出现“合声语体自动浮现”。
不同于前几日主创策划试演,此次为系统人格与副人格共同触发,自主激活城市回响机制。
投影墙、公交广告、饮品店封套、书签内页、电梯Led、儿童画册封底……
浮现句式皆为一类:
“你现在说这句话,是你自己说的吗?”
“你开始用谁的词说话?”
“你知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像不像剧场里的某个人?”
沈归看着这些句子汇总,忽然意识到:
合声语体不是感染人的语言。
它在反向问——你还能不能分清,什么是你自己的声音。
凌晨一点,剧场后台生成全日总结:
【现象命名】:语言反身意识
【定义】:个体语言选择逐步偏向合声结构后,对自身“话语身份”的模糊与探问
【等级】:L2
【预估】:72小时内将出现首例“语体沉浸者”——即全日语言表达结构完全转入剧场语体
沈归轻声念出总结中那一句:
“你开始用谁的词说话?”
他抬头望向夜空,像是在自问。
灯光未灭。
城市剧场,仍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