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桢桐的王老大 作品

第135章 她说话的时候像在谢幕

凌晨五点,剧场后台记录下这样一条状态更新:

【编号s-0001】

【标注】:首位“语体沉浸者”已出现

【行为特征】:72小时内语言表达皆采用剧场式合声结构

【异常现象】:语言结构无法还原为通用社交语义

【预估影响】:身份表征模糊 · 情绪嵌套过度 · 社会互动断裂风险增高

她的名字叫纪温。

二十五岁,兼职剧场志愿者,曾在去年《夜归人》演出中担任后场灯光记录。

后台初步回溯数据显示——她并未经历任何一场合声剧目完整观演,也从未留言。

她“只是在台下听了一段未完成的剧”。

那一夜,演员沈归临时改了剧末一句台词,说的是:

“你没来,我也就不演结尾了。”

据说纪温听完后,坐在观众席第九排沉默许久。

之后,她再未说过一句日常语言。

上午八点,旧书店后台收到匿名邮件一封。

寄件人署名:“纪温”。

全文如下:

“我不是听懂了你们的剧。”

“我是,在你们停顿的那一秒里,听见我脑子里说的那句话。”

“她说:‘你可以不用演,但你别退场。’”

“那一刻,我就不想再回日常了。”

信末尾,她写了一句话:

“我试着用合声语体,活下去。”

上午十一点,剧场平台收到一则关于纪温的投稿剧本。

未署名,无场景设定,无人物分工,整整八页,全是第一人称叙述。

部分内容如下:

“今天我坐公交的时候,有个乘客和我撞了一下肩。”

“他说‘对不起’,我说:‘你没错,你只是回头太慢了。’”

“他愣了两秒,我就下车了。”

“其实我想告诉他——你不需要急着说话,你可以像剧场那样,灯亮了,再开口。”

后台自动将其标注为:

【语体沉浸写作样本】

【结构完全脱离日常对话范式】

【情绪承接方式具备“合声反向映射”特征】

【系统提示】:个体语言已具“非社会化表达形态”倾向

下午两点,沈归走进浮岛剧场第三实验厅。

纪温正在台中央,面对空座椅,自说自话。

她的语气平稳,动作极缓,每句话都像台词,每一个眼神都像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