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唐宋 作品

第93章 岁月不居(第2页)

焦彦坚道:“不错,我多次向我王进言,可趁机偷袭金国。”

张明远问道:“但你们如今偷袭的却是我大宋,你们不敢对金国造次,这也是事大主义。”

焦彦坚冷笑道:“我西夏毕竟是小国,事大主义也是被逼无奈。高丽和大理都如此,可他们都比不上我西夏。天下所谓三足鼎立,便是金国、西夏和宋朝。”

张明远点了点头,叹道:“不错,你西夏不该偷袭我宋朝,应该偷袭金国。当女真人挥师南下之际,你们就偷袭大同府和太原府。如若金国进犯你西夏,我大宋也会袭扰金国在中原的各路人马。我们互为策应,岂不很好?”

焦彦坚笑道:“看来赵构派你们前来也是有此想法,可惜我做不了主。”

张明远道:“那还要你多多劝谏才是。须知唇亡齿寒之理!当年大宋眼睁睁看着辽国覆灭,有些人幸灾乐祸,可当金军挥师南下,才惊慌失措。这可是惨痛的经验教训,不可不知,不可不察。”

焦彦坚点了点头,喝了口茶。二人谈笑风生,仿佛回到当年初次见面的岁月。

子午和余下来到兴庆府街市逛了逛,又来到湖边坐了下来,看着党项人在湖里划船垂钓。但见波光粼粼,鸟雀飞来飞去。

余下道:“此番替赵构白跑一趟,有什么意思呢。”

子午笑道:“看你说的,什么叫做白跑一趟,我们来此散散心,也是极好。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来,你说这话该割舌头。”随即伸手去扒开余下的嘴巴。

余下赶忙躲开,乐道:“我只想留在京兆府,哪里也不去。”

子午愣了愣,叹道:“可是女真人在关中赖着不走,可怎么办。要知道,时光荏苒,岁月不居。我们不知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是个头。我们都老了,老的不成样子了,如若金人还不走,那可怎么办?我那时想赶走金人,也力不从心了。”

余下捡起几块石子,扔了出去,道:“快点赶走他们,有何不可?在我六十岁之前,定要赶走金人。”说话间,水面溅起水花,噗通作响传来。

一个红衣小男孩和一个白衣小女孩路过,见岸边有人,便凑了过来。

子午见小孩子看自己,便问道:“你们看什么?”

小男孩道:“还以为你们在钓鱼。”

小女孩道:“你们从哪里来的?我们从京兆府来。”

听了这话,余下一怔,也转过头,笑道:“小孩,咱们都是老乡,我们也从京兆府来,你们为何到此?”

小男孩坐在石头上,道:“打仗啊,那么多人都死了,爹爹怕我们受罪,就带我们来了西夏。”

小女孩道:“可不是,听说西夏兴庆府很不错,我们还不信,来了才知道,比京兆府长安城好许多。”

小男孩道:“好似东京和洛阳。”小女孩道:“我去过洛阳,也去过东京,可是我还是喜欢长安。”

小男孩问道:“这是为何?”小女孩道:“我故乡啊。”此言一出,二人说说笑笑,跑开了。

回到馆驿后,子午和余下走了进去,张明远一个人在喝茶。余下道:“师父,焦彦坚走了么?”

张明远淡淡的道:“你们不辞而别,他就不高兴了,说了几句话,便急匆匆离去。说是察哥派人叫他。”

余下道:“我观任得敬胸有大志,不可小觑。”

子午也仔细看过任得敬的面相,便道:“今日一见,任得敬果然气度不凡。虽说是个封疆大吏,可也是个小官。”

余下听了这话,扑哧一笑,道:“封疆大吏?你这就太侮辱任得敬了。西安州的芝麻小官,还称得上封疆大吏?”

张明远站起身来,捋了捋胡须,叮嘱道:“明日就要回终南山去,恐怕乾顺不会送别。”

子午见张明远愁容满面,便劝道:“他不送别也没什么大不了,我们本就是不速之客。如若放在李元昊当年,听说出使西夏的汉人,都成为刀下之鬼。”

余下也劝道:“无功而返也实属无奈,毕竟我们人微言轻。”

张明远一脸不悦,气道:“这是什么话,莫非你们在埋怨为师当年为何不升官发财不成?”二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