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若兮 作品

第175章 电池回收标准,国际博弈

孟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调出了一段视频:

”这是我们在鹏城的自动化回收工厂,从电池进厂到金属粉末出厂,全程只需要48小时。”

视频中,一条条机械臂精准地拆解着电池组,各种分离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

最让人震撼的是,整个厂区几乎看不到工人。

”人工智能识别电池型号,机器人自动拆解,湿法冶金定向提取。”

孟远如数家珍,”这套系统,我们已经运行了两年。”

约翰逊的表情变得凝重:”如果这是真的,你们为什么现在才.....?”

”才来抢标准制定权?”

孟远替他说完,”很简单,因为直到去年,全世界才意识到废旧电池是个大问题。”

他环视会场:”而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施密特咳嗽了一声:”即便技术领先,国际标准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各国的实际情况。”

”施密特教授说得对。所以我们的提案里,设置了三个等级标准,发展中国家可以从最基础的做起。”

他切换到新的页面:

”但有一点必须统一——安全标准。去年墨西哥那场电池处理厂爆炸,各位还记得吗?”

几个代表不自然地移开了目光。

那场事故,正是因为采用了某个欧洲国家的”先进”焚烧技术。

”中国有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孟远合上电脑,”我们的技术,经过了每年数十万吨的实践检验。各位的呢?”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英国代表清了清嗓子:”我提议,给中国代表团一个小时,详细介绍他们的技术方案。”

”我附议。”日本代表立即响应。

施密特的脸色铁青,但最终还是点了头。

中场休息时,法国代表悄悄找到孟远:”你们的技术,愿意转让吗?”

孟远笑了:”当然,只要按照我们的标准来。”

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了——游戏规则,要变了。

下午的技术展示环节,原本安排了一小时,最后延长到了三小时。

不是因为内容冗长,而是提问太多。

”安全性如何保证?”

”金属提取的废水怎么处理?”

”自动化系统的故障率是多少?”

每一个尖锐的问题,都被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化解。

苏教授和他的团队,早就准备好了一切。

最让施密特难堪的是,他提出的几个”技术漏洞”,中国团队不仅有解决方案,还拿出了相关专利证书。

”这个选择性萃取技术,我们2019年就申请了国际专利。”

苏教授推了推眼镜,语气平淡,

”施密特教授如果早点关注中国的技术进展,就不会有此疑问了。”

几个年轻的欧洲代表,忍不住笑出了声。

会议结束时,投票结果让所有人意外——27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

中国方案,获得压倒性胜利。

施密特走过孟远身边时,停了一下:”你们准备了多久?”

”从我意识到,电池会成为问题的那一天起。”

施密特苦笑:”难怪,我们输在了起跑线上。”

”不,”孟远摇头,”你们输在了傲慢上。”

送走其他代表后,苏教授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