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若兮 作品

第174章 中国人不能定游戏规则?

“做生意要留余地。”孟远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

窗外,零碳工厂已经初具规模。

银色的厂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屋顶的光伏板像一片蓝色的海洋。

这是他给欧洲人上的一课:

环保不是贸易壁垒的借口,真正的绿色,需要技术,更需要诚意。

"通知国内。全面启动绿色供应链改造。这次不是为了应付欧盟。"

"那是为了什么?"

"为了未来。"

碳中和是大势所趋。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壁垒。

他要让远新成为全球最绿色的电池公司。让那些想用环保当武器的人,无计可施。

正在此时,手机响了,是个陌生的国际号码。

"孟先生?我是德国车企的采购总监。"

"听说您在建零碳工厂?"

孟远笑了,鱼儿开始上钩了。

"是的,不过产能有限……"

对方急了,"价格好商量,我们愿意支付溢价!"

溢价?这个词真美妙。

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定价,这就是战略的力量。

窗外,夕阳西下。

但对远新来说,太阳才刚刚升起。

经过小半年的努力,德国零碳电池工厂正式投产,银色的厂房如同一艘未来战舰,矗立在巴伐利亚的土地上。

开幕当天,德国经济部长亲临现场,欧盟环境委员会的玛丽亚,更是将“欧盟碳中和政策官方示范项目”的牌匾,亲手交到孟远手中。

欧洲媒体的闪光灯几乎要晃瞎人眼。

《法兰克福汇报》头版标题:《来自中国的绿色巨人,正在重新定义欧洲制造》。

远新工厂生产的“零碳电池”,不仅被众特疯抢,甚至连很多豪车厂商都派来了高级代表团,希望能分一杯羹。

一时间,远新成了欧洲新能源市场的“金字招牌”,风头无两。

办公室里,小刘兴奋地汇报着最新的订单数据。

“孟总,我们现在是欧洲所有车企的座上宾!他们为了抢产能,甚至愿意签排他协议!”

孟远看着窗外井然有序的厂区,神色却很平静。

他知道,树大招风。

在生产端用“零碳”概念彻底击溃了对手,那些人不可能会善罢甘休。

果然,小刘放下报表,递过来一份新的文件,脸色凝重起来。

“孟总,欧洲那边又想出新招了。”

孟远接过文件,标题赫然是,关于建立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强制标准的倡议书。

发起方: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导人: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施密特教授。

“施密特教授?”孟远略感耳熟。

“对,但不是众特的那个施密特。”

小刘解释道,“这位是德国材料学和环保领域的泰斗,在国际标准制定上非常有影响力。”

“他们提议,未来所有进入欧盟的电池,都必须符合他们制定的回收标准,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

孟远笑了,意料之中。

在生产端设不了壁垒,就想在电池的生命周期末端,也就是回收环节,卡住你的脖子。

典型的“打不过你,就给你定个规矩”的玩法。

“他们提出的标准是什么?”

“非常苛刻。”小刘指着文件,

“要求电池的金属回收率必须达到98%以上,而且回收过程的能耗和碳排放也有严格限制。据我们的专家评估,目前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完全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