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电池回收标准,国际博弈(第2页)
”小孟,咱们成功了!从今往后,动力电池领域,全世界都要按咱们的规矩来!”
孟远摇摇头,没有那么乐观:
”这只是开始。他们一定会在实施环节设置障碍,甚至可能会政治化这个问题。”
”那咱们。”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孟远看向窗外的日内瓦湖,”既然规则已经定了,就看谁更会玩这个游戏了。”
正在此时,他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国内发来的消息:
”欧盟内部已经开始讨论,要将电池回收标准与碳关税挂钩。”
孟远笑了。
这群老狐狸,果然不会轻易认输。
就在这时,助理行色匆匆地走过来,低声汇报道:
“孟总,刚刚收到技术委员会的紧急通知,日韩代表团联合提出临时动议,要求讨论‘动力电池安全与技术性能标准’修正案。”
苏教授一愣:
“什么?回收标准的会刚开完,他们又搞什么名堂?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议题!”
孟远嘴角的笑意更冷了。
他早就料到了。
回收标准,是产业链的“后端”。
中国赢了后端,就等于扼住了日韩主导的三元锂电池的“身后事”。
他们必然会反扑。
而最好的反扑,就是在产业链的“前端”——也就是电池本身的技术标准上,重新夺回话语权。
“他们的提案内容是什么?”孟远问。
“核心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门槛,并将其作为高端电池的强制指标。”
助理快速回答,“这……这明显是冲着咱们的磷酸铁锂来的!”
苏教授脸色,瞬间变得凝重:
“无耻!他们想通过定义标准,把咱们的技术路线定义为低端,从市场上排除出去!”
“他们输了面子,现在想连着里子一起赢回去。”
孟远轻轻敲了敲桌子,看向助理:“通知下去,把咱们准备的第二套方案带到会场。”
“第二套方案?”苏教授不解。
“一套专门用来刺穿他们傲慢的方案。”
半小时后,还是那间会议室,但气氛已经从之前的暗流涌动,变成了剑拔弩张。
德国的施密特教授已经离席,坐在主位的,是日韩电池联盟的代表。
"孟先生,恕我直言。“
日本的技术总监山田推了推眼镜,嘴角挂着职业假笑,
”你们的磷酸铁锂技术,在回收标准上或许有独到之处。“
”但在性能上,充其量只是三元锂的廉价替代品。现在居然想在安全议题上,和主流技术路线平起平坐?"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笑,充满了对刚才那场“临时动议”胜利的得意。
韩国化学企业的朴正勋接过话茬:
"全球九成高端电动车都在用三元锂,这就是市场的选择。中国想另立安全标准,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
孟远端起面前的咖啡,轻啜一口。三秒钟的沉默,会议室里死寂一片。
“两位说得对。"
孟远放下杯子,平静的目光扫过全场,"市场选择了性能,但消费者,有权选择安全。"
“所以我带了个小玩意儿,来帮大家做个选择。”
他的助理推进来一个醒目的红色防爆箱。
"这是?"
山田眉头一皱,顿感大事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