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石公弼(第2页)
他知道,真正的核心证据或许早已被转移或处理,但他今日前来,本身就是一个姿态,一种宣告。
他随手抽出一册档案,倚着书架,便专注地翻阅起来,神情平静,仿佛外界一切风波都与他无关。
时间一点点流逝。
库房内的胥吏们远远看着,窃窃私语,却无一人敢上前打扰。
然而约莫半个时辰后,库房外忽传来一阵脚步声和略显嘈杂的人声。
紧接着,一群人簇拥着一位身着紫色官袍、面色沉肃的官员走了进来。
刘然抬眼看去,心中微微一凛。
来的竟是御史中丞石公弼!他身后还跟着数名御史台官员,包括之前去过何府的张克公,人人面色严肃,气势汹汹。
石公弼目光扫过库房,最终定格在刘然身上,声音沉稳却带着压迫感:“刘供奉,你果然在此。”
刘然放下手中卷宗,拱手行礼:“石中丞。”
石公弼走到他面前,目光如炬:“刘供奉,本官听闻你于政和四年靖安指挥一案,发现诸多疑点,甚至惊动邓、郑二位枢相,可有此事?”
又是同样的问题,但由御史中丞亲自出面,分量已然不同。
刘然神色不变,将昨日对张克公的说辞又重复了一遍,强调已将所有疑点和凭证呈交邓洵武,一切听候上官决断。
石公弼听完,却并未像张克公那样轻易被搪塞过去。
他沉声道:“刘供奉,御史台风闻奏事,纠劾百官,有监察之责。如今既有弹章涉及此案,本官便不能不过问。你既有所见,便是重要人证。还请你将所发现之疑点,详细道来,以供御史台核查。”
这是要以正式公务的名义,逼他开口了!
库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所有胥吏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着这一幕。
刘然沉默了片刻。石公弼亲自出面,代表的不再是个人或某一派的意志,而是整个御史台的官方行为。
继续强硬拒绝,便是公然对抗监察机构,后果严重。
但他若详细说出,便等于彻底点燃了导火索,将自身完全置于漩涡中心,再无转圜余地。
瞬息之间,刘然心中已有决断。
他抬起头,迎向石公弼的目光,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坦荡:“既然中丞大人以公务相询,刘某岂敢隐瞒。只是此处并非讲话之所,所涉卷宗亦多。可否请中丞移步,容刘某将相关文书及疑点一一指明?”
他选择了合作,但却是在自己的节奏下合作。
石公弼深深看了他一眼,似乎想看清他这份镇定自若背后真正的意图。片刻后,他点了点头:“可。便去枢密院廨房。”
一行人浩浩荡荡离开了档案库,留下身后无数惊疑不定的目光。
在枢密院提供的一间廨房内,刘然将他昨日发现的关键凭证副本,以及自己整理的疑点摘要,清晰地指给石公弼等人看。
刘然语气客观,只陈述事实和数字上的矛盾,不加任何主观臆测,但条理分明,逻辑清晰,将那些看似微小的差异串联起来,指向某种可疑之处。
石公弼和几位御史听得极其认真,面色愈发凝重。
他们都是精通刑名、善于从文牍中寻找破绽的老手,自然能看出刘然所指出的这些问题,绝非简单的误差或惯例所能解释。
尤其是当刘然提到那支民夫队伍在关卡验放人数与派役单不符,而粮草数量却奇异地保持一致时,石公弼的眼中骤然闪过一道锐光!
这几乎是军中贪墨的经典手法!
廨房内一片寂静,只有刘然平静的叙述声和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良久,石公弼缓缓开口,声音沉重了许多:“刘供奉,你所言这些,确实……值得深究。这些文书副本及你的摘要,御史台需暂时留下,细细核验。”
“理应如此。”刘然坦然道。
石公弼看着他,目光复杂:“刘供奉,你可知,你今日之言,意味着什么?”
刘然微微一笑:“刘某只知,事实便是事实。至于其他,非刘某所能左右,亦……无所畏惧。”
石公弼默然片刻,终是点了点头,不再多言,命人收起所有文书,起身离去。
送走御史台一行人,刘然独自站在廨房窗前,望着外面庭院中苍翠的树木。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已再无退路。
火药桶,已经被他亲手点燃。
接下来,就看这爆炸的冲击波,将席卷何方了。
而他,必须在爆炸的中心,稳住身形,继续完成那份关乎他未来、也关乎他理念的章程。
时间,只剩下最后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