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石公弼
政和五年八月初七。晨曦微露,但汴京城的权力场却已暗流汹涌。
刘然如同往日一样,早早起身。
庭院中,他舒展筋骨,演练了一套枪法,动作刚猛凌厉,带着边军特有的杀伐之气,仿佛要将一夜积攒的浊气尽数驱散。
汗水浸湿额发,目光却愈发清亮锐利。
用过早膳,他正准备前往那间堆满卷宗的偏室,继续完善他的章程。
距离十日之期,只剩下最后三天,时间已然迫在眉睫。
然而,他还未出门,福伯便面色凝重地引着一人匆匆进来。
来人竟是枢密院的一名堂后官,神色紧张,手中捧着一份公文。
“刘供奉,”堂后官匆匆行礼,语气急促,“邓枢相钧旨,请您今日暂缓前往详议兵制事所。”
刘然目光一凝:“哦?所为何事?”
堂后官将手中公文呈上:“这是今日早朝后,御史台侍御史张克公等人呈送的弹章副本,枢相命立即送达供奉阅知。”
刘然接过公文,迅速展开。目光扫过那措辞严厉的文字,心中顿时了然。
弹章并未直接提及他的名字,却尖锐地指向了政和四年秦风路靖安指挥调防一案。
弹劾秦风路都总管司、陕西转运司相关官员调度乖方、账目昏聩、虚耗国帑、苛虐役夫,字字如刀,引据部分风闻,却巧妙地将自己查阅档案发现疑点之事影射其中,要求朝廷彻查严办,以正纲纪。
这无疑是蔡京一系出手了!
而且时机抓得极准,就在他与谭禛冲突的次日,将火烧向了童贯一系的基层官员!
堂后官压低声音补充道:“邓枢相让下官转告供奉,此事已然闹大。为免节外生枝,引发更多不必要的联想和纷扰,请供奉近日暂且回避,安心在府中撰写章程即可。档案库那边……也暂不必去了。”
刘然面无表情地合上公文。
邓洵武的反应在他意料之中。
这位老枢相最怕边事生乱,此刻必然是想强行压下一切,将他这颗惹事的火星隔绝开来,以免引燃整个燎原。
回避?隔绝?
这看似是保护,实则是软禁。
“邓枢相的好意,刘某心领了。”刘然将公文递回,语气平静无波,“然刘某奉旨草拟章程,诸多细节仍需核实查证,闭门造车,恐难竟全功。还请回复枢相,刘某自有分寸,断不会行差踏错。”
那堂后官没想到刘然竟会婉拒邓洵武的好意,顿时面露难色:“刘供奉,这……枢相钧旨……”
“阁下放心,”刘然打断他,目光沉稳地看着对方,“若枢相问起,你便直言我的答复即可。一切后果,刘某自负。”
刘然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和自信。
那堂后官被他的气势所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再劝,只得讷讷应声,行礼告退。
福伯在一旁忧心忡忡:“郎君,邓枢相既然已经发话,您又何必……”
“福伯,”刘然转头看他,笑了笑道:“我自有分寸。”
刘然深知,在这汴京城,一味退让只会让人认为软弱可欺。
尤其是在这关键时刻,他必须展现出足够的韧性和存在感。
官家或许乐见臣下有所争斗,但绝不会欣赏一个遇到压力就立刻缩回的庸才。
而后刘然不再多言,吩咐张宪备车。
马车驶出何府,街道上似乎一切如常,但刘然敏锐地感觉到,暗处投来的目光似乎更多了。
到达枢密院,气氛明显不同往日。
沿途遇到的官吏,目光闪烁,有的匆匆避开,有的则带着审视与好奇。
显然,御史弹劾的消息以及他昨日与谭禛冲突的风声,已然悄悄传开。
刘然对此视若无睹,径直走向档案库。
档案库门前,果然增加了守卫。
昨日那钱令史也在,一见刘然,脸色顿时变得惨白,如同见了鬼魅,下意识地就想往后缩。
刘然根本懒得看他,直接对守卫亮出鱼符,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奉旨查档,让开。”
守卫显然已得到某种吩咐,面露犹豫,为首一人硬着头皮道:“刘供奉,上官有令,近日库房整理,暂不……”
“哦?”刘然目光瞬间钉在他脸上,“哪个上官的命令?比官家还大?拿出来我看看!”
那守卫被他一瞪,气势顿时矮了半截,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刘然不再理会他们,一把推开库房大门,大步走了进去。那股在战场上磨砺出的煞气陡然散开,竟无人敢真正上前阻拦。
库房内,依旧弥漫着陈纸旧墨的气息。
刘然目标明确,直接走向昨日存放靖安指挥相关文书的那片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