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季秋 作品

第550章 谭禛(第2页)

刘然端起茶杯,嗅了嗅茶香,并未饮用,淡然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陛下命刘某行事,刘某自当竭尽所能,力求章程稳妥可行。查阅旧档,亦是为此目的,察往知来,避免重蹈覆辙罢了。谈不上勤勉,只是本分。”

“本分,好一个本分。”谭禛点了点头,笑容不变,眼神却渐渐锐利起来,“刘供奉可知,这世间许多事,有时候太过尽忠职守,太过拘泥于‘本分’,反而会看到一些不该看到的东西,问到一些不该问的问题,从而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谭禛轻轻吹着杯中的热汽,语气依旧平淡:“边军之事,错综复杂,远非汴京城里坐在衙门中看几份文书所能想象。那里环境酷烈,敌情瞬息万变,许多事情,为了大局,不得不变通处置。些微数字上的出入,日程上的延误,或许在刘供奉看来是疏漏,但在当时当地,却可能是维系一军生存、保住一处寨堡的必要之举啊。”

“这些年来,童太尉坐镇西北,呕心沥血,勉力维持,方有今日相对平稳之局面。其间艰辛,非外人所能道。”

谭禛终于抬眼看着刘然,目光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如今,有些人,不在其位,却偏要揪住些陈年旧账的细枝末节,大做文章。其心……呵呵,或许是为了公义,但其所为,却极易寒了边关将士之心,动摇西北防务之根基!”

“若因此引得军心浮动,乃至让西夏贼子有机可乘,这个责任……恐怕不是一个小小的供奉官所能承担得起的吧?”

刘然静静听着,脸上看不出丝毫惧色。

他等谭禛说完,才缓缓放下一直端着的茶杯,目光迎向谭禛,声音平稳而清晰:“谭都知这番话,刘某听明白了。都知是担心刘某年轻识浅,不解边情复杂,查核旧档之举,或会引发误解,不利于边防稳定。”

刘然先是顺着对方的话说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然,刘某奉旨办事,所见所疑,皆已据实呈报上官。如何决断,是邓枢相、是朝廷诸公、乃至是陛下之事。刘某位卑,唯知恪尽职守,实事求是。至于是否有人会因此心寒,是否会被贼子所乘……”

刘然顿了顿,目光骤然变得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谭禛那副伪装的平静,“刘某以为,真正忠于王事、心系国家的边关将士,所求的,无非是粮饷充足、赏罚分明、令行禁止!他们怕的不是查账,怕的是喝兵血、怕的是赏罚不公、怕的是上下欺瞒!”

“若因查核旧日账目便能动摇的军心,那这军心恐怕本就非铁板一块!若西夏贼子真能因大宋核查自身账目便有机可乘,那这边防恐怕也早已是千疮百孔!”

此话一出,谭禛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他万万没想到,刘然竟敢如此直接、如此犀利地反击!

这完全超出了一个武官面对他这个权势熏天的大貂珰时应有的敬畏和恐惧!

“你!”谭禛手指微微颤抖,差点捏不住茶杯,他强压着怒火,声音变得阴冷起来,“刘供奉!年少气盛是好事,但也要懂得审时度势!有些浑水,不是你能趟的!有些门槛,不是你能迈的。莫要自恃有几分圣眷,便不知天高地厚,这汴京城里,多少惊才绝艳之辈,只因行差踏错一步,便落得个黯然收场!你莫要自误!”

刘然闻言,非但没有畏惧,反而轻笑一声。

他缓缓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坐在那里的谭禛。

“谭都知,”刘然平静望了一眼道:“刘某的天地,在边关,在沙场!是靠手中刀箭、身边同袍的性命拼杀出来的!不是靠审时度势、趋利避害算计出来的!”

“官家信重,授我权责,我便只需对官家负责,对国事负责!至于其他……”

刘然目扫过谭禛那变得难看的脸色,一字一句道:“无论是深水,还是高槛,若阻碍国事,祸乱军政,刘某便偏要趟一趟,迈一迈!看看究竟能否绊得住我!”

“今日之宴,谢都知款待。茶,甚好。话,也已说完。刘某告辞!”

说罢,刘然根本不再看谭禛一眼,转身,大步流星地向门外走去!

谭禛目瞪口呆地坐在原地,脸色由白转青,由青转紫,手中的茶杯“啪”地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指着刘然离去的背影,手指颤抖,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从未见过如此嚣张、如此不识抬举的武夫!

竟然敢在他面前如此放肆!

刘然毫不在意身后那目光,径直出了精舍,沿着来路向外走去。

两旁侍立的宦官和护卫似乎被他的气势所慑,竟无一人敢上前阻拦。

直到走出那扇阴森的侧门,重新呼吸到汴京街头那带着尘世烟火气的空气,刘然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他抬头望了望已然暗下的天空,几颗星子初现。

谭禛的威胁,充其量也就这么一回事。

既已打定主意,那就没什么可犹豫的。

更何况,今日谭禛邀请一事,以那蔡太师的能量,定也收到了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