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拉拢
政和五年八月初五,午后至翌日。
刘然自查看文档返回何府,刚下马车,便觉气氛有异。
府门虽依旧紧闭,但门外街角似乎多了几个看似闲逛、实则目光闪烁的身影。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审视与躁动。
他甫一进门,福伯便急急迎上,脸上忧色更重:“郎君,您可算回来了!半个时辰前,不知从何处传来些闲言碎语,说得甚是难听……”
“哦?都说些什么?”刘然一边脱下外袍,一边平静地问道。
福伯迟疑了一下,压低声音:“街面上都在传,说郎君您……您仗着些许军功,便不识好歹,在枢密院冲撞上官,纠缠些陈年旧账的细枝末节,意图搅乱边军局势,哗众取宠……还说您那禁军改革之事,不过是纸上谈兵,沽名钓誉之作,根本不堪用……”
流言来得迅猛而恶毒,直接将刘然描绘成一个莽撞无知、别有用心的小人。
这显然是为了在舆论上将他彻底孤立。
刘然闻言,只是淡淡一笑:“跳梁小丑,吠声而已,福伯不必在意。”
他早已料到会有人反扑,而且还是一如既往,使用的还是民间舆论。
不过这等舆论,确实是大宋历来的传统了。
昔日狄青狄武襄也好,王德也罢,都因民间舆论从而引发朝堂风波。
其中,狄青府内就连狗长了犄角,都成了狄青要谋反的征兆。
以至以武人身份成为枢密院使的狄青,最终贬职,随后更是抑郁而终。
不过与之相反的王德,同样被舆论裹挟,但人家心大,最终还是在檀渊之战时出任了。
就连欧阳修本人都曾卷入民间舆论,所谓侄女之事。
这也是大宋的潜规则了。
只是想不到他刘然,入汴京才短短一个多月,就数次被卷入了这等大臣才有的待遇,何尝不算是一种“另眼相待”呢!
刘然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而已。
接下来的两日,何府的门槛几乎要被各色说客踏破。
之前的试探和拉拢,此刻升级为了真正的社交攻势。
首先登门的,是一位自称代表某位仰慕刘供奉才具的商贾。
此人虽是商贾,但言辞雅致,谈古论今,最后委婉提出,在城西有一处三进带园林的别业,久无人居,恐荒废了景致,若刘供奉不弃,可暂移尊驾前往居住,也好便于静心著述,免受市井嘈杂之苦。
说着,便看似随意地将一份制作精良的房契图册放在了桌上。
对此,刘然只是瞥了一眼那图册上勾勒的亭台楼阁,便婉拒了。
那商贾脸上笑容不变,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又寒暄几句,便告辞而去。
紧接着,一位兵部的小吏借着请教的名义来访。
言谈间,对刘然大加赞赏,称其见解独到,必能通过朝议,随即话锋一转,暗示只要他在后续的详议中稍作变通,懂得顾全同僚颜面,他背后之人便可保他不仅无事,更能青云直上,言语间的诱惑,赤裸裸得几乎不加掩饰。
对此,刘然依旧是那个态度,婉拒了。
那小吏碰了个软钉子,脸色微僵,悻悻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