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季秋 作品

第542章 深思

政和五年七月廿九,晨光熹微。

偏室内的浊气经过一夜沉淀,愈发凝重。

刘然眼中血丝未退,但眼神却清亮得骇人。

昨夜那个关于靖安指挥粮草的巨大缺口,经过数日对比俨然透露一丝缝隙。

对于这缝隙,刘然也有所预料,甚至本就是抱着账簿有问题的观念去堪对的。

因为他需要从中找出问题,然后将其变成一道锋利的刀子,将本浑浊的水搅的更加混乱。

只有混乱,他才能把更多人拉下水,然后从这复杂的局势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甚至从中攫取想要的利益。

随后刘然他没有声张,甚至脸上都看不出多少波澜,只是将那份暴露问题的点验文书小心地混入一堆已阅卷宗之下,动作自然得如同拂去一点灰尘。

然而,心下雪亮的刘然知道,所谓的孤证不立,尤其对手是一个盘根错节的庞大体系。

要坐实这个漏洞,他需要更底层的,难以篡改的原始凭证也就是运粮民夫队伍的调度单据、沿途关卡的验放文书、交接人员的画押手稿、甚至是当时兵员核验的原始点卯记录。

这些零碎、繁琐、通常不被重视的底层文书,才是拼凑真相、防止被惯例和误差搪塞的关键。

辰时初刻,枢密院档案库房刚开。

刘然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绿色官袍,迈步走了过去。

管理档案的是个五十余岁的老令史,姓钱,面皮干瘦,正捧着一个紫砂壶啜饮早茶,一副混老了衙门、深谙闲适之道的模样。

“钱令史。”刘然开口,声音因熬夜而沙哑,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度。

钱令史抬眼一看是刘然,连忙放下茶壶,脸上堆起惯有略带谄媚的笑容:“哎呦,刘供奉,您又来查档了?真是辛苦,真是勤勉。”

话语间,目光却飞快地扫过刘然身后,似乎想知道他又要搬走多少麻烦。

刘然没有寒暄,直接道明来意:“需调阅政和四年秋,秦风路靖安指挥调防一案的全部原始凭证。包括但不限于转运司调拨粮草的民夫派役单、沿途驿关验放文书、粮草交接时的详细画押清册、以及该指挥调防途中及抵达后的兵员核验原始记录。”

他一口气报出的这些名目,极其具体,直指核心,完全不像个不谙文书之道的武夫。

钱令史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了一下,虽然很快恢复,但那抹不自然已然落入刘然眼中。

“这个……刘供奉,”钱令史搓着手,面露难色,语气变得支吾起来,“您要查的这些东西……年代虽不算久远,但您也知道,都是些细碎单据,平日里……平日里不大用得上。归档之时,难免有些……有些混杂。恐怕需要些时间细细翻找归类,一时半会儿……”

“无妨,”刘然打断他,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我在此等候。今日之内,能找到多少便是多少。”

钱令史额角似乎有细微的汗珠渗出:“刘供奉,您有所不知。这类底层凭证,数量庞大,存放分散,且……且有些可能因当时记录潦草或保管不慎,已有遗缺损毁。再者,调阅如此大量的原始凭证,按规矩……需得上官批条方可。您看……”

听着对方开始抬出规矩和程序。

刘然的目光直直盯着对方,那目光虽沉静,却带着一种在边关审视敌情般的穿透力,让钱令史下意识地避开了对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