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提点(第2页)
然而刘然沉默着,没有接话。
他知道,重点还在后面。
王承旨见他不语,便继续往下说,声音压得更低了一些,显得更加推心置腹:“老夫看你这两日,埋首故纸堆,甚是辛劳。还见你昨日似乎向李编修请教了些许问题?哎,年轻人肯学肯问,是好事。不过……”
随后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有些意味深长:“有些细节之处,年代久远,经办人员更迭,难免有些微出入,或是各地惯例有所不同。若一味深究,非但要耗费大量精力,恐亦是徒劳无功。而且……”
他身体微微前倾,带着一种警示的味道:“枢密院乃至各部衙,文书流转,牵涉众多衙门、无数官吏。有些旧例,乃多方权衡、沿用已久之法。若轻易质疑,恐……恐会引人误解,以为刘供奉是对以往经手之官员、乃至定下此例之上官有所不满。这……岂不是平白得罪人?于刘供奉日后在朝中立足,怕是多有不便啊。”
刘然微微皱眉,这话说得极其含蓄,却又极其露骨。
王承旨观察着刘然的脸色,见他依旧沉默,但眼神似乎变得更加幽深,便又换上那副和事佬的笑容,语气轻松了些:“当然了,刘供奉深受皇恩,简在帝心,自然是不怕这些的。只是老夫觉得,完全没必要为此等琐事烦心,乃至横生枝节,耽误了正事,不是吗?”
他点出了最终目的:“陛下和郑枢相让您草拟试点章程,这才是重中之重,是显真本事、见大功劳的差事!刘供奉当集中精力于此才是正理。至于这些陈年旧账……呵呵,自有相关胥吏按部就班打理。有些领域,水太深,也太浑,贸然踏足,恐湿了鞋袜,得不偿失啊。”
说完这番话,王承旨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轻松地直起身,又以折扇轻轻的扇了扇。
偏室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市井嘈杂和王承旨扇扇子的声音。
刘然低着头,看着案上那份被王承旨拿起又放下的文书,心中微微冷笑。
他们害怕了。
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发现了什么,或者认为自己根本发现不了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但他们害怕自己这种不识趣的深究行为本身,害怕自己这把突然闯进来的刀,会不小心划破那层精心维护的、光鲜亮丽的表皮,哪怕只是划出一道细微的口子。
所以,他们派来了这样一个“老成持重”的前辈,用最善意、最为你着想的方式,来敲打他,警告他,让他知难而退,乖乖地回到他们画好的圈子里,去写那份他们早已断定他写不出、或者写出来也会被他们轻易否定的章程。
沉默持续了大约十几息的时间。
刘然终于抬起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没有愤怒,也没有畏惧。
他看向王承旨笑了笑道:“多谢王承旨提点。”
王承旨闻言,哈哈一笑:“刘供奉客气了。同衙为官,互相提携本是应当。那……老夫就不打扰刘供奉处理正事了。若有任何需要协调之处,尽管来找老夫。”
他又说了几句场面话,这才施施然地转身离去,脚步声消失在走廊尽头。
偏室里,再次只剩下刘然一人。
刘然静静地坐着,阳光从窗棂缝隙挤进来,照亮空气中飞舞的无数尘埃。
随后轻笑一声,又继续埋头继续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