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季秋 作品

第535章 再见天颜 (下)

刘然的身影消失在宫道尽头,垂拱殿后阁内,重归寂静。

赵佶并未立刻重新专注于书画或政务。

他坐在紫檀木书案后,目光望向刘然离去的方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方玉镇纸。

镇纸触手生温,是去岁生辰时蔡京所献,上雕螭龙纹,刀工精细。

赵佶的指尖在龙纹上缓缓移动,思绪却不在其上。

梁师成悄步上前,为他重新斟上一杯蜜水。

蜜水温度恰到好处,是依赵佶喜好调制。

梁师成声音低缓柔和:“大家,可是觉得此子可用?”

赵佶没有直接开口。

他先是端起蜜水,抿了一口,又放下。

沉默持续了片刻,殿内只闻更漏滴答。

赵佶才开口:“是个聪明人。比朕想的要聪明。懂得分寸,知进退,明得失。心中尚有底线,并非一味趋炎附势之徒。”

梁师成垂眸道:“大家圣明。刘供奉今日对答,确是滴水不漏,且能体恤圣心,提出试点之策,可见是真心想做些实事的。只是过于聪明,有时亦恐其心难测。”

这话看似提醒,实则暗藏机锋。

梁师成侍立一旁,目光低垂,仿佛只是随口一言。

赵佶瞥了梁师成一眼,淡淡道:“心难测?这满朝文武,谁的心是易测的?蔡京?童贯?还是郑居中?”

他轻轻哼了一声,手指在案上叩了叩,“聪明不怕,怕的是蠢而不自知,或是聪明却无忠心。刘然今日,将难题皆推于朕,自称愚钝,唯赖圣裁,这话听着倒是舒坦。至少,他知道这天下,最终是谁说了算。”

梁师成心头一凛,连忙躬身:“大家天威浩荡,洞鉴万里,臣等自是萤火之光,唯仰赖官家圣辉。”

赵佶摆摆手,打断了他的奉承,语气转冷:“师成,你以为,他最后那番关于幕后黑手的说辞,有几分真,几分假?他是真不知,还是故作不知?亦或是,两边都不想得罪?”

梁师成谨慎地回答:“老奴愚见,刘供奉应是有所猜测,甚至可能手握某些指向。然其深知此事千系重大,若无官家明旨,绝不敢擅自揭破。此举,与其说是圆滑,不如说是谨慎,亦是忠谨。”

“忠谨……”赵佶玩味着这个词,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朕看,他是想把朕当刀使。”

梁师成不敢接话了。

他深知此时沉默是最好的选择。

赵佶站起身,踱步到窗前。

窗外庭院中,松柏经匠人精心修剪,形态苍劲。

他望了片刻,悠然道:“不过,这刀,若用得好,也可。试点之策,甚合朕意。朕乏了,不想再看他们整日争吵不休。总要有人,去做点实事。”

他转过身,看着梁师成:“皇城司那边,继续查。无论是陕西路的,还是开封城里的,朕都要知道,是谁如此迫不及待,把朕的汴京,当成了他们斗法的战场。查到的结果,直接报朕。”

“是,大家。”梁师成恭声应命。他稍作停顿,又补充道:“已加派了人手,陕西路来的军士、相关文吏的宅邸,都安排了监视。城内几家可能与此事有牵涉的商铺,也已纳入监察范围。”

赵佶微微颔首,表示知晓。

他走回书案后,重新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至于刘然……”

赵佶沉吟道,“且看他几日。若他安分,真能拿出些切实的章程,朕不吝给他一个机会。若其只是夸夸其谈,或又惹出事端,哼。”

未尽之语,已足够清晰。

梁师成自然明白那一声轻哼背后的含义。

“老奴明白。”梁师成点头。他稍作犹豫,似想起什么,又道:“大家,那文修彦前日曾去过何府,停留约莫一个时辰。之后刘然便闭门不出,直至昨日才有赠药之举。据报,文修彦离去时面色不豫。”

赵佶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讥诮:“蔡太师倒是心急。想必是递了刀子,却被刘然搁置了。也好,让他们都活动活动。水太清,反而无鱼。”

他挥了挥手,示意梁师成退下。关于刘然的话题,显然已暂时告一段落。

梁师成躬身,一步步退出殿外,动作轻缓地掩上殿门。

站在廊下,他微微眯起眼,看向刘然离去的方向。

几个小黄门远远侍立,见他出来,皆垂首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