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季秋 作品

第534章 再见天颜(中)

赵佶的问题,如同悬于头顶的利剑,寒光凛冽,等待着刘然的回应。说出童贯?呈上那些虽已焚毁却可复述的证据?这将立刻迎合蔡京,或许能换来一时的安全,甚至嘉奖。

但然后呢?彻底卷入宰相与边帅的死斗?成为蔡京手中一把用过即弃的刀?

且官家真的希望看到臣子在他面前如此直接地相互攻讦吗?

矢口否认,假装不知?

那又显得过于愚蠢无能,与前番精妙的对答自相矛盾,更可能让官家觉得他怯懦或有意隐瞒。

刘然心念电转,瞬间已有决断。

他再次躬身,声音带着一种刻意控制的凝重与谨慎:“官家垂询,臣本应知无不言。然,此事关乎朝臣清誉,更关乎边帅体面,臣……臣实不敢妄加揣测。”

此番以退为进的话,令赵佶眼神微眯,语气略沉:“朕让你说,但说无妨。今日之言,出你之口,入朕之耳。”

这是给了护身符,也是最后的通牒。

“是。”刘然似下了极大决心,缓缓道:“那日之事,组织严密,煽动得力,非寻常市井之力所能及。流言内容,直指朝堂详议未定之策,可谓精准狠辣。其中……确有陕西路军需采买关联之商号,暗中资助闲汉闹事之迹象。此乃皇城司暗中查探所得,臣亦偶有风闻。”

刘然这番点出了关键线索,却不说结论,并将信息源头推给皇城司的话,显得滴水不漏。

赵佶却面无表情,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示意刘然继续。

刘然见此,话锋陡然一转:“然,臣亦听闻,京师之内,派系林立,多有倾轧。栽赃嫁祸、借刀杀人之事,自古有之。陕西路商号资金往来复杂,其背后东主为何人,所授意者又为何人,实难轻易断定。或许有人欲借刀杀人,一石二鸟,亦未可知。”

闻言赵佶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住了,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玩味。

“哦?”赵佶身体微微前倾,“依你之见,此番风波,究竟是边帅不满新政,悍然反击?还是朝中有人欲铲除异己,嫁祸边帅?”

这个问题更加刁钻,几乎逼着他在蔡京和童贯之间做出选择判断。

刘然对此深吸一口气,再次深深躬身:“官家!此乃官家圣心独裁之事,非臣区区一供奉所能妄断!臣之所知所能,不过据实陈述所见所闻之感官。至于幕后主使为何人,其目的究竟为何,臣愚钝,实不敢臆测。唯有官家天纵圣明,烛照万里,方能明辨忠奸,洞悉秋毫!”

他将皮球又高高地、恭恭敬敬地踢了回去!

完美诠释了一个纯臣的本分,只提供情况,绝不越俎代庖替皇帝做判断,更不参与派系指认,将最终的裁决权毫无保留地奉还皇帝。

同时,以一句圣心独裁,极大地满足了赵佶的权威感。

殿内陷入一片寂静。

赵佶凝视着刘然,目光锐利,仿佛要穿透他的皮囊,直窥其内心真正的想法。

刘然维持着躬身的姿势,感觉那目光如有实质,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在赌,赌赵佶的帝王心术,赌皇帝对任何一方坐大的忌惮,赌皇帝更需要一个没有明显派系标签、只忠于皇权本身的孤臣。

良久,赵佶忽然轻笑了一声,只是那笑声里听不出多少暖意,反而带着一丝高深莫测的冷然:“好一个不敢妄断,好一个圣心独裁。刘卿,你比朕想的,要聪明得多。”

这话是褒是贬,难以捉摸。

刘然心头一紧,连忙道:“臣愚钝,唯有忠心一片,天日可鉴!”

赵佶摆了摆手,似乎有些意兴阑珊,又似乎达成了某种试探的目的。

他重新靠回椅背,语气恢复了之前的平淡:“朕知道了。此事,朕自有计较。你受委屈了。”

“臣不敢。”刘然低声道。

“革新详议之事,”赵佶仿佛随口提起,“经此风波,朝中争议甚大。郑居中一力反对,言称民心不可违。蔡京亦态度转圜,言需从长计议。刘卿,你乃首倡者,如今仍觉得此事可行否?若可行,又当如何行之?”新的考验又至!而且更加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