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季秋 作品

第533章 再见天颜 (上)(第2页)

他知道,从踏入这间殿门开始,考核便已经开始了。

每一刻,每一言,每一行,皆在圣心烛照之下。

终于,赵佶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刘然身上,平淡开口:“刘卿平身。”

“谢官家。”刘然直起身,但仍微垂着眼帘,以示恭敬。

“抬起头来。”赵佶的声音听不出喜怒,“让朕看看你的伤。”

刘然依言抬头,目光谦恭地迎向天颜。

赵佶的视线在刘然额角的伤痕上停留片刻。

“伤势如何了?”赵佶的语气听不出太多情绪,仿佛只是随口一问。

“回官家,皮肉小伤,已无大碍,劳官家挂心,臣惶恐。”刘然回答得滴水不漏。

“看来是無大礙了。”赵佶手指轻轻敲击着光滑的桌面,“数千民众,围堵官邸,投掷杂物,恶语相向……我大宋开国百余年,汴京城中,似此等骇人听闻之事,亦属罕见。刘卿,你受委屈了。”

这句话,听起来是抚慰,但其中蕴含的意味却极为复杂。

是真心体恤?还是暗指他招惹是非,有损朝廷体面?

刘然不得而知,唯有再次躬身:“臣不敢言委屈。民众群情激奋,虽行事过激,然其心之所忧,亦是边关将士家中父母妻儿之共忧。臣未能体察圣意,妥善化解民忧,以致酿成风波,惊扰圣听,实乃臣之过失,请官家治罪。”

他将姿态放得极低,丝毫不提自身冤屈,反而将过错揽到自己身上,并巧妙地将民众的愤怒归结于对边关亲人的担忧,而非针对他个人或朝廷的恶意。

赵佶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旋即恢复平静。

他没想到刘然会是这般反应。

随即略有所意道:“朕听闻前日,还有百姓受你赠药赠银?”

刘然心中微动,皇城司的耳目果然灵通,此事竟已直达天听。

他恭敬回道:“回官家,确有此事。那日府前骚动,累及无辜百姓受伤,臣心中难安。些许药物银钱,不过略尽心意,以求心安,实不敢当官家挂齿。”

赵佶踱步至紫檀木书案后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方温润的玉镇纸,似是随意问道:“哦?你倒是心善。只是朕有些不解,彼等聚众汹汹,毁骂于你,投石伤你,你非但不怨,反以德报怨?这岂非有悖常情?还是说,心中另有计较,欲以此收买人心?”

此话问得极其尖锐,直指本心!语气虽淡,却字字如刀,暗藏机锋。

若回答稍有差池,无论是显得虚伪,还是流露出丝毫怨望,都将万劫不复。

梁师成垂手侍立在阴影里,仿佛不存在,实则全身感官都在捕捉着刘然的每一丝反应。

刘然深吸一口气,并未惊慌,反而将腰板挺得更直了一些,声音清晰而坦诚:“官家明鉴。臣并非圣贤,岂能无怨?那日门外咒骂如潮,砖石加身,臣亦是血肉之躯,自然惊惧,自然愤懑。”

随即话锋一转:“然,静夜自思,臣之所怨者,非是那些被煽惑利用的升斗小民。他们或是担忧家中子弟前程,或是恐惧加征赋税,生计维艰。其所忧所惧,并非全然空穴来风,边关戍守之苦,臣亲身经历,京畿民生之艰,臣亦有所见闻。此皆实事,非虚言可蔽。”

“故而,”刘然语气沉凝道:“臣之所怨,是那幕后操纵舆论、煽风点火、视民意如刀斧、视国法如无物之辈!是那些为一己之私,不惜搅动风云、动摇汴京安宁、令官家忧心之宵小!”

“至于那些受伤百姓,不过是被裹挟其中的可怜之人。臣赠药赠银,非为收买人心,实因祸起于臣之居所,纵非臣之过,然仁心不忍。若能稍解其苦,稍安其心,或可令其感念官家仁慈,而非徒增对朝廷之怨怼。此乃臣之本分,亦是为官家稍分忧耳。”

赵佶摩挲玉镇纸的动作微微一顿,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讶异。

他本以为刘然或会诉冤,或会表功,或会急于撇清关系,甚至可能如梁师成所猜测,会隐晦地递上某些证据。

却万万没想到,对方竟如此冷静透彻,将问题看得这般分明,回答得更是滴水不漏,全然一副忠谨纯臣、顾全大局的模样。

这倒与他印象中那个言边事、略带锐气的边将,有些不同了。

多了几分沉潜,几分韬晦,几分……值得玩味的智慧。

“哦?依你之见,这幕后操纵之辈,又是何人?”赵佶的语气依旧平淡,却悄然转换了话题,问出了最关键,也最致命的问题。殿内的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凝固了。

梁师成的眼皮微微抬起了一丝。

刘然感到自己的心跳陡然加快,他知道,最危险的钢丝,就在脚下。

如何回答,将直接决定他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