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利弊(第2页)
赵佶似乎很乐于看到臣子们如此尽心尽力地为他详议国事。
他偶尔会在某份争执不下的文书上批个再议,或者在某份看起来特别忠君体国的蔡党奏章上画个圈,但大多数时候,他只是将这些文书堆在一旁,继续欣赏他的书画,或是与林灵素探讨长生之道。
他的态度,更加助长了
这些朝堂高层博弈的细节,自然不是刘然一个西头供奉官所能直接接触的。
但他却能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感受到那越来越近的风暴。首先是他提举的西壁禁军教阅所。
这几日,前来公干的官员莫名多了起来。
有的是户部来预先核查员额账册的,有的是工部来清点库存老旧器械以备更新的,甚至还有御史台的人来体察风情。
这些人态度看似客气,问的问题却极为细致刁钻,眼神里充满了审视和计算,显然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革新搜集第一手资料,或者说,在寻找日后可供利用的把柄。
教阅所上下人心惶惶,那些原本散漫的胥吏军官们,此刻都绷紧了神经,生怕自己成为汰弱的对象,或是被抓住什么错处。
刘然冷静地应对着这一切,公事公办,提供他们权限内允许查看的文书,对于超范围的打探,则礼貌而坚定地以需请示上峰或不符规制为由挡回。
他的沉稳应对,反而让那些前来找茬的人有些无从下手。
另一方面,市井间的流言在经历了短暂的碰瓷失败后,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变得更加恶毒和具体。
开始有传言说刘然在西北时就有贪功冒进、苛待士卒的恶习,甚至影射青山寨大捷是杀良冒功。
还有传言说他之所以能得官家赏识,是因为向蔡京进献了巨额贿赂和珍玩……
这些流言已经超出了政治攻讦的范畴,带上了浓厚的人身攻击色彩,试图从根本上摧毁刘然的道德形象。
福伯和猴三等人按照刘然的指示,只是冷眼旁观,默默记录。
他们发现,散播这些恶毒谣言的人,手法更加隐蔽,往往是通过妓馆、赌坊等鱼龙混杂之地的私密交谈散播,很难抓到直接的把柄,但其扩散的速度和针对性,显示出幕后操纵者的能量和恶意都在升级。
所有这些信息,都源源不断地汇拢到刘然这里。
他坐在书房里,面前摊开着教阅所的公文,耳边回响着福伯低声汇报的市井污言秽语,脑海中勾勒着政事堂内那些无声的刀光剑影。
压力如同实质般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详议不会无限期拖延下去,一旦章程大致拟定,无论最终版本如何,他都会被正式推上前台。
到那时,他就真的成了漩涡中心的那叶扁舟。
他必须在那之前,尽可能地弄清楚,谁是想利用他的刀,谁是想折断他的刀,而谁……又是想将他连同持刀的人一起拖入深渊。
夜色渐深。
刘然吹熄了书房的灯,独自站在黑暗中。
翌日,他告了假,并未去教阅所。
他换上了一身没有任何标识的普通布衣,再次压低了斗笠,从何府的侧门悄无声息地走了出去。
这一次,他的目标明确。
涌金街,涌金茶楼。
他要去见一见那位和气生财的王管事。
是时候,从那一片混沌的迷雾中,试着抓住一点真实的东西了。
无论那是什么,有总比他娘的没有要强。
犹豫,那是他娘的文人干的事。
那些文人或是有身价的人面对难以看清的局面,或会犹豫不决,患得患失,反复盘算利弊,不到十拿九稳不敢轻举妄动。
而他刘然虽识文断字,但要是有人认为他是个文人,那他可要拔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