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渔夫
夜色如墨,缓缓浸透了汴京城的飞檐翘角。何府书房内,只余一盏孤烛,晕黄的光圈拢着书案前沉思的刘然。
白日里教阅所的散漫、庭院中教导孩童的短暂宁静、乃至窗外那若有若无的窥视感,都如同碎片,在他脑海中盘旋、重组。
谨慎,不是龟缩不出。
尤其是在这暗流汹涌之时,信息的匮乏比敌人的刀剑更致命。
他需要了解这座城市的脉搏,需要知道那些台面之下,究竟涌动着怎样的暗流。
但他不能亲自去做,他这纯臣的身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太多目光。
他的目光落在窗外漆黑的庭院,聆听着更夫敲梆报时的声音由远及近,又渐渐远去。
汴京的夜,并非一片死寂。
次日,刘然并未改变日常行程。
依旧准时前往西壁教阅所应卯,依旧沉默地巡视,依旧在午后返回何府教导刘英与何藓。
一切如常,仿佛昨日夜里的思虑从未发生过。
然而,在教导间隙,一个极其寻常的午后,当管家福伯照例送来解暑的绿豆汤时,刘然一边接过汤碗,一边似不经意地低声问道:
“福伯,你在汴京多年,可知晓城中哪些茶坊酒肆,消息最为灵通?非是达官显贵聚集之所,而是……三教九流、南北行商常去闲聊之处?”
福伯递汤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浑浊却精明的老眼快速抬起,看了刘然一眼,随即又垂下,声音压得极低,如同耳语:“回郎君的话……老仆倒是知道几处。城东的听风阁,茶价公道,南来北往的脚夫、小吏常聚在那里闲聊。”
“马行街附近的十里香酒肆,多是些帮闲、落第书生喜好盘桓,吹嘘见闻;还有旧曹门外的瓦子附近,几家大茶坊,说书唱曲的之余,也是各色人等混杂,传言甚多……郎君可是要打听什么?老仆或可……”
刘然轻轻摇头,打断了他的话,舀了一勺绿豆汤送入口中,语气平淡:“不必。只是闲来无事,想听听这汴京城的市井之声,总好过困坐愁城。随口一问罢了,你不必特意去做何事。”
福伯是何等精明老练之人,立刻领会了刘然不欲声张,更不欲他亲自出马的深意,当即躬身道:“老仆明白。郎君若想散心,老奴可让闻,回来当个笑话讲与郎君解闷。”
“嗯。”刘然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仿佛注意力已经转向了不远处正在挽弓的何藓,“力道稍偏,注意腕部。”
福伯不再多言,恭敬地退了下去。
事情似乎就此过去。
但不过两日,府中一个负责采买杂物,名唤猴三的年轻小厮,在向福伯回话时,便多了些市井趣闻。
“………城东听风阁那儿,几个江南方来的客商在抱怨,说漕运查验比往日严了,耽搁了行程,还得多使钱……”
“………马行街十里香里,有个喝多的书生吹牛,说是认得某位御史府上的师爷,听闻近日弹劾的札子不少,都关乎西南用兵的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