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季秋 作品

第496章 初见天颜 (上)

政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寅时三刻,汴京城尚沉浸在黎明前的静谧中。

刘然伫立窗前,望着东方微白的天际。

这一年,金国刚刚在北方崛起,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元,辽国东北疆域崩裂;西夏崇宗李乾顺当政已二十九年,党项贵族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刘然深吸一口清晨微凉的空气。

他深知自己面圣之际,也正是天下大势暗流涌动之时。

何蓟轻步走进房间,手中捧着那套崭新的閤门祗候官服。“时辰差不多了。“

随后他又看向刘然,不由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道:“昨日市井间又起流言,说你在西北杀良冒功,还有人传言你与西夏贵族有私交。“

刘然淡然一笑:“兄长不必忧心。这些流言来得正好,反倒让我看清了某些人的手段。“

见刘然如此,何蓟最后替他正了正幞头,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勉之,慎言。”

“兄长放心。”刘然点头。他此刻思绪异常清晰。

今日面圣,绝非简单面圣。

蔡京的暗示,李纲的期望,市井间突然涌动的毁誉流言,还有那封匿名信……皆如暗流,在此汇聚。

而他,也被层层暗流所裹挟着。

府门外,宫中派来的青呢小轿静静等候。两名小黄门垂手侍立。刘然目光扫过轿子。

依北宋典制,中下级官员严禁乘轿,此乃殊恩。

刘然敛目,从容登轿。轿子起行,稳而轻快。

刘然端坐其中,闭目养神,实则脑中飞速梳理。閤门祗候乃从七品武职,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及大臣导引,位卑而近君。陛下以此职授他,是随手安置,还是别有深意?提举京城西壁厢军教阅所,更是闲差,却也可有所作为……

轿子并未经皇城正门,而是穿侧门,过一道道宫禁,直入延福宫区域。

沿途侍卫林立,甲胄无声,气氛肃穆压人。

在玉虚阁外落轿,一名身着绛紫官服的中年宦官早已候着,面白无须,神色恭谨却疏离,此人正是内侍省副都知,梁师成心腹之一。

“刘供奉,咱家在此恭候。陛下正用早膳,稍后便至。请随咱家偏殿静候。”那人神态颇为和善的说道。

“有劳中官。”刘然拱手,随其步入玉虚阁偏殿。

殿内清雅,檀香淡袅,四壁悬满赵佶亲笔书画,瘦金体铮铮,花鸟精妙。

殿中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刘然眼观鼻,鼻观心,静立等候,心中默想着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应对之策,但旋即将这些念头压下,正所谓天威难测,过度准备反而可能显得做作,随机应变方为上策。

约莫一刻钟后,殿外传来细微却清晰的脚步声和环佩叮当之声。那副都知宦官立刻躬身趋步至门口,尖声道:“大家驾到——“

刘然立即收敛心神,躬身垂首。

一阵清雅的龙涎香气先飘了进来,随后便是身着朱色袍常服的赵佶,在梁师成和几名贴身内侍的簇拥下,缓步走入殿中。

令人意外的是,赵佶并未直接走向主位,而是看似随意地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初升的晨曦,轻声吟道:“晨曦映朱檐,清露湿琼阶。这般清静时分,最是难得。“

“大家圣明。“梁师成躬身附和,声音轻柔得仿佛怕打破这片宁静。

赵佶这才转身,目光扫过殿内:“都退下吧。师成,你在门外候着。“

“是。“梁师成等人躬身退了出去,小心地带上了殿门。偌大的殿内,顿时只剩下赵佶与刘然二人。

刘然感到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并不锐利,却仿佛能穿透一切表象,直抵人心。

他保持躬身姿势,沉声道:“臣,西头供奉官、閤门祗候、提举京城西壁厢军教阅所刘然,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赵佶的声音似乎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抬起头来,让朕看看,我大宋的少年英雄,是何等模样。“

刘然谢恩起身,依言抬头,但目光依旧恭敬地微微下垂,不敢直视天颜。

即便如此,他也瞥见了这位传奇的道君皇帝:面容清雅,鬓角如裁,眼神明亮而略显散漫?嘴角含着一丝玩味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