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季秋 作品

第495章 流言蜚语

面圣前夜,就在刘然于书房中孤烛独对,精心筹谋面圣之言,于各方势力的明暗关注下如履薄冰之际,汴京城的市井坊间,另一股针对他的暗流已悄然汇聚,并猛然汹涌起来。

最初的涟漪起于几处不起眼的茶肆酒坊。

三两个穿着看似普通、言谈却颇有些见识的闲汉,在几碗浊酒下肚后,便开始窃窃私语,声音却恰好能让邻桌听清。

“兄台可曾听闻?那位即将面圣的祥瑞刘指挥使,其边功颇有可疑之处……”

“哦?此言怎讲?非云其阵斩西夏贵酋耶?”

“嗤!阵斩?兄台有所不知,那青山寨实则早已陷落!彼见大势已去,乃率心腹冒死突出,屠戮溃卒百余人,取其首级伪充战功耳!”

“啊呀!杀良冒功?此…此乃十恶不赦之罪!”

“嘘…慎言!此皆陇右西军中之风闻,未可遽信,未可遽信…饮酒,饮酒!”

类似的对话,在汴京不同的角落,由不同的人,以惊人的相似口径散播开来。

流言如同滴入水面的墨汁,迅速晕染扩散,且变得更加具体和恶毒。细节被不断补充,仿佛说话之人亲眼所见:

“你们想想,那耶和小狗盛,在西夏也是有名有号的悍将,怎么就那么轻易被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山寨给斩了?这里头没蹊跷?我可是听说,他早与西夏那边有些不清不楚的勾当,那人头是真是假,还两说呢!”

“我还听闻呐,此人在西北时就跋扈得很,克扣军饷那是常事,手下的兵敢怒不敢言。好像还逼死过不服管教的士卒家属,只是被他上下打点压下去了!”

“这等品行不端,欺君罔上之人,居然还能蒙蔽天听,得以面圣?真是…真是玷污宫阙,辱没我大宋军威啊!”

这些流言不再满足于市井巷陌的窃窃私语,开始以一种更具公信力的方式出现。

一些专门刊载奇闻异事、朝野八卦的不入流小报,最新一期的边角处,便出现了诸如惊闻西北某祥瑞将战绩存疑,军中或有议论等语焉不详却极具暗示性的字样。

更令人心惊的是,某日傍晚,在御史台附近的一处官员常聚的酒肆中,一位身着从八品大理寺评事官袍的微末小官,在与同僚酒过三巡后,竟也无意间叹息道:“近日翻阅旧卷,偶见西北送来的一些军功勘验文书,其中确有几分…嗯,耐人寻味之处啊。只是如今圣意已决,我等位卑言轻,又能如何呢?”

说罢便摇头不语,留下无限遐想空间给周围竖着耳朵的众人。

这些传播者手法极为老辣,几乎从不直接肯定,总是以听闻、风传、或有此说、据云等模糊词汇开头,既达到了污人清白、蛊惑人心的目的,又让人难以抓住切实的把柄进行追查。

显然,背后有一只经验丰富的推手在精准操控。

然而,就在这片质疑声浪甚嚣尘上之时,另一股声音几乎同步崛起,与之形成了奇异的呼应和对抗。

一批看似激愤的忠君爱国之士,开始在各处大声疾呼,竭力为刘然辩护颂扬,其言辞之夸张,比之诋毁者亦不遑多让:

“妄言!纯系嫉贤妒能之论!刘供奉乃武曲降世!一身皆胆,万夫莫敌!其战绩陇右军民有目共睹!”

“天降祥瑞,正应此等国之于城!此乃上天昭示我大宋中兴之兆!”

“陛下圣明烛照,方能简拔此等英才,岂容尔等鼠辈诋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