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乞儿
清源道士躬身,紫檀木匣奉至眼前。
匣盖半启,露出里面那面非金非玉、刻满云篆的九宸护心镜。
刘然的目光掠过木匣,越过清源低垂的肩膀,投向殿外。
庭院里鼎沸的人声、刺鼻的香火气、金甲神像模糊的巨大轮廓,隔着门洞扑面而来。
“方才入观,功德箱前。”刘然开口道:“有一老妪。灰白粗布,身形佝偻,手有裂口。投物入箱,得符一张。可知去向?”
清源一怔,脸上那副悲悯的“仙家”面具纹丝未动,眼底却飞快掠过一丝茫然,随即被更深的、几乎无法察觉的轻忽覆盖。他下意识地微微摇头:“善信如潮,来去匆匆,贫道实难……”
刘然冷眼望着他道:“投的是一块玉。”
“一块……玉?”清源下意识地重复,语气里那丝被精心掩饰的轻忽终于泄露出来。
清源抬眼,正撞上刘然的目光,喉结不由滚动了一下,强压下心头翻腾的复杂,连忙躬身:“是,是!贫道即刻派人去寻!请指挥使稍候片刻!”
语毕,脚步略显仓促地退了出去。
刘然没有停留。他举步,沉稳地踏出偏殿,重新步入那片被狂热信仰与缭绕烟雾包裹的漩涡。
他没有走向喧嚣的中心,而是沿着回廊的阴影边缘缓行,步履无声。
巨大的香炉如同燃烧的烽燧,喷吐着浓烈呛人的青烟,劣质香料的气味混杂着无数人蒸腾的汗味,形成一种粘稠窒息的“虔诚”。
石台上,华服道士唾沫横飞,玉柄麈尾挥动,描绘着供奉神像带来的无量福报,家族兴旺、官运亨通、子孙延绵。角落里,值守的小道士面无表情的接过信徒递上的铜板、碎银、甚至半袋糙米,再递出一张张画着潦草红线的黄纸符箓。
那个曾在烧饼摊前控诉西南官差如匪的货郎,此刻挤在人群边缘,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风霜与疲惫。他小心翼翼地将钱财投入那冰冷的“功德箱”口,换来一张黄符,被他紧紧攥在汗湿的手心。
还有一名穿着月白色窄袖交领襦裙的女子,似身份不凡。
那女子也恰好撞与刘然视线碰撞在一块。
随即二人视线各自散开,刘然继续朝别处而望,他看到更多的人面孔,有衣衫褴褛的老者,颤巍巍献上最后几枚铜钱;有面带愁苦的妇人,闭着眼念念有词;有眼神空洞的青壮。
目光所及,一张张脸孔:被贪婪烧红的,在绝望中紧抓稻草的,因狂热而亢奋的,被生活磨砺得只剩下木然的……唯独,没有那个佝偻的、穿着灰白粗布旧衣的身影。
视线最终定格在那个功德箱口。
清源匆匆返回,身后跟着两个面带难色的道童,额角微汗。
“指挥使,”清源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寻遍前院,亦问过各处知客,实在未见那位老善信。香客如织,或许,早已离去了。”
刘然沉默地看着他。那目光平静无波,却极具压迫,让清源感到格外窘迫与苍白。
几息之后,刘然缓缓颔首:“知道了。”
随即用下巴朝功德箱方向一点,刘然以近乎命令的口吻道:“那里,有一枚青白玉佩,系褪色红绳,平安扣结。取来。”
命令的口吻,简洁到毫无回旋余地。
刚刚小跑一趟的清源,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愠怒,但想到师尊对此人的另眼相待,想到此人那在听雷阁亮军牌索命的凶悍,他强行压下了所有情绪。
而后深吸一口气,脸上重新堆起恭敬:“无量天尊。既是刘指挥使索要,贫道这便为指挥使取来。请稍候。”
清源转身,快步走向那巨大的描金功德箱。负责看守箱子的两名年轻道士见到清源亲自过来,连忙躬身行礼。
清源低声吩咐了几句,其中一人立刻俯下身,与几人在一众信徒诧异的目光中,将功德箱抬至一间无人的殿内仔细查看起来。
很快,那几名道士,发现了一枚不值钱的青白玉佩。
清源接过玉佩,入手冰凉,材质普通,边缘磨损,那截褪色的红绳显得格外刺眼。他心中闪过一丝恼怒,就是为了这等粗陋之物,竟命令他前来。
但很快他拿着玉佩,快步回到刘然身边,双手奉上,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歉意:“刘指挥使,玉佩寻回了。”
接过玉佩后,刘然不再看清源,也不再看那喧嚣的庭院与冰冷的功德箱。
转身,沿着来时的路,沉稳地向玄天观外走去。玄色道袍的道士、锦衣华服的香客、高声吆喝的小贩……形形色色的人流在他身边涌动、碰撞,喧嚣刺耳。
刘然就如同行走在另一个世界,背脊挺直,步伐如山岳移动,沉稳而不可阻挡。
走出那琉璃瓦顶、雕梁画栋的巍峨门楼,黄昏的夕阳斜落在市井,朱雀大街上车马喧嚣,人声鼎沸,贩夫走卒的吆喝、车轮碾过青石板的辘辘声、还有牲口的嘶鸣,汇成一股粗粝而真实的洪流,瞬间冲散了身后那香火构筑的虚幻。
刘然站在玄天观高大的门楼投下的阴影边缘,并未立刻汇入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