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季秋 作品

第468章 五万贯(第2页)

除非……他活腻了?

道士的目光再次扫过刘然的脸。那张脸平静得可怕。没有狂徒的嚣叫,没有穷汉的畏缩,更没有疯子的迷乱。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沉静。

但在这一刻,他仿佛好像看到,在那蕴藏在平静之下的眼神中,好似带着一抹蔑视。

是的,绝对是蔑视!仿佛在那人眼里,这价值连城的道观、这狂热的人群、还有自己,都不过是一堆……尘土瓦砾。

这眼神,让道士心头那点狂怒瞬间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莫名的寒意。

他行走于权贵与巨贾之间多年,练就了一双毒眼。此人……绝不简单!

念头电转,不过一瞬。道士脸上的僵硬迅速被一种更加“圆融”、更加“仙气”的笑容取代,那笑容甚至比对待李驸马时还要“真切”三分。他稽首的幅度更深,声音清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喜与恭敬:“福生无量天尊!善信心诚如斯,感天动地!此等大功德,大福缘,贫道岂敢怠慢?”

他转向旁边一个同样震惊得有些呆滞的道童,“速去禀告张仙师,有贵客驾临,愿以五万贯香火,供奉刘指挥使神像,请仙师示下!”

道童如梦初醒,慌忙应了一声,跌跌撞撞地向后殿跑去。

道士转向刘然,笑容可掬,侧身做出延请的姿态,姿态放得极低:“善信请随贫道移步‘听雷阁’,奉上清茶,静待仙缘。此地喧嚣,恐污了善信的清净。”他刻意强调了“听雷阁”三字,那是方才李驸马才有的待遇。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狭窄的通道。无数道目光,混杂着惊疑、嫉妒、好奇、鄙夷,如同实质般聚焦在刘然身上。

刘然恍若未觉。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无得意,也无紧张,平静得如同只是迈出一步寻常的路。

他微微颔首,算是回应了道士的邀请,脚步沉稳,一步踏出,走向那条通往“听雷阁”。

穿过喧嚣与奢靡交织的庭院,步入回廊深处,外界的鼎沸人声骤然被厚重的木石隔绝,只剩下一种刻意营造的幽静。

空气里弥漫着更高级的、清雅淡远的檀香,地面是打磨光滑的青石板,两侧廊柱雕着云纹仙鹤,廊下悬挂着精巧的铜风铃,偶有微风拂过,发出细碎空灵的声响,与殿外的浮躁恍如两个世界。

引路的道士步履轻盈,宽大的道袍下摆微动,努力维持着那份仙家气度,但偶尔侧头看向刘然时,眼底深处那抹惊疑和探询始终挥之不去。

刘然沉默地跟在后面,目光平静地扫过廊壁上描绘着神霄雷法、仙真降世故事的彩绘,眼神里没有信徒的敬畏,只有一种冰冷的审视,像是在看一场拙劣的皮影戏。

“听雷阁”位于道观深处,是一座独立的三层小楼,飞檐斗拱,朱漆门窗,气派不凡。阁楼周围遍植翠竹,更显清幽。道士在阁楼门前停下,再次恭敬稽首:“善信请稍候,容贫道通禀。”他轻轻叩了叩门扉,然后垂手侍立。

片刻,厚重的朱漆木门无声地滑开一道缝隙,一个身着更精致云纹道袍、面容清癯、眼神锐利的中年道士出现在门后。

引路的道士立刻上前一步,低声耳语了几句,着重强调了“五万贯”和“刘指挥使神像”。清癯道士的目光如同实质的探针,瞬间落在刘然身上,上下打量,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显然刘然的衣着也超出了他的预期。

但他城府显然更深,脸上迅速堆起恰到好处的热情笑容,侧身让开:“贵客临门,蓬荜生辉。仙师已在阁中静候,请!”

刘然微微颔首,迈步而入。

阁内陈设极尽雅致奢华,却又处处透着道门的“清虚”。紫檀木的桌椅泛着幽光,地上铺着厚厚的贵重地毯,踩上去悄无声息。

四壁悬挂着古画真迹,博古架上陈设着玉器、青铜器、名窑瓷器。

空气中更有檀香入鼻,混合着一种清冽的茶香。正对门是一面巨大的落地窗,窗外是精心布置的庭院,假山流水,意境深远。窗边,一个巨大的紫铜香炉正袅袅升腾着淡青色的烟雾。

阁内并非只有张如晦一人。

那位先前昂然而入的李驸马,正坐在一张宽大的紫檀交椅上,神色恭谨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谄媚。他身后侍立的健仆垂手肃立,连呼吸都刻意放轻。而那位引刘然进来的华服道士,此刻正侍立在李驸马旁边。

阁中主位,端坐着一位身着玄色云纹鹤氅、头戴玉冠的中年道人。他面容清雅,三缕长须飘洒胸前,肤色白皙如玉,眼神深邃平静,仿佛蕴藏着无尽智慧与雷霆。

他只是随意地坐在那里,手中正轻轻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羊脂白玉环,动作舒缓而从容。

此人,正是玄天观的观主,林灵素座下亲传弟子,神霄派法脉核心传人,张如晦。

引刘然进来的清癯道士快步上前,在张如晦耳边低声禀报。当“五万贯”和“刘指挥使神像”的字眼再次出现时,张如晦把玩玉环的手指微微顿了一下,深邃的目光终于抬起,落在了刘然身上。

那目光平和,却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仿佛能看透皮囊,直视灵魂深处。

李驸马和华服道士也同时看向刘然,眼神复杂,充满了审视、疑惑和一丝被搅扰的不悦。阁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而凝重。

张如晦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温和如春风拂柳的笑容,声音清朗悦耳,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磁性:“福生无量天尊。善信心诚,愿以五万贯香火供奉刘指挥使,此乃大善举,亦是贫道玄天观之幸。善信请坐。”

他抬手虚引了一下刘然旁边的座位。

刘然依言坐下,姿势端正而放松,并无寻常人面对张如晦这等人物时的局促或激动。他的目光平静地迎向张如晦,没有回避,也没有刻意的恭维。

张如晦似乎对刘然的平静略感一丝意外,但笑容不变,继续温言道:“刘指挥使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所庇护,彰我大宋武德。善信此举,功德无量。”他顿了顿问,目光在李驸马和华服道士身上扫过,又落回刘然身上,语气依旧温和,却带上了核心题:“只是,五万贯非是小数目。不知善信……如何供奉?”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白玉环,眼神深处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精芒。

李驸马和华服道士的目光也瞬间聚焦在刘然身上,充满了探询和不信。

阁内静得落针可闻,只有铜炉里檀香燃烧的细微噼啪声。

刘然依旧平静。他缓缓抬起眼皮,目光没有看咄咄逼人的华服道士,也没有看深藏不露的张如晦,更没有理会那位高高在上的驸马爷。

他的视线,仿佛穿透了这奢华的听雷阁,落在了庭院角落那个绝望佝偻的老妪身上,落在了那个冰冷的“功德箱”上,落在了那尊金碧辉煌、却对满殿豺狼视若无睹的雷神金甲像上。还有那背后一群如同杂种般的推手。

刘然笑了笑:“供奉?好说。”

说罢,他的手,伸进了怀中那件粗布靛蓝直裰的内襟,动作不疾不徐,似乎在掏什么,而所有人的目光也不由看向了那被绷带缠绕的左手。

那粗糙、指节分明、带着风沙磨砺痕迹的手,从怀中掏出的,并非众人想象中的银票、地契或珠宝匣子。

而是一块巴掌大小、边缘磨损、颜色暗沉的旧木牌。

木牌上,没有繁复的雕花,没有镶嵌的宝石。只几个深深凿刻、再用朱砂仔细填描、早已干涸发黑的大字:

庆州军第一将,第玖指挥使刘然!

木牌被重重地拍在紫檀木的几案上。

“咚!”

一声闷响,并不震耳。

但张如晦的目光和那李驸马还有华服道士那粗糙的,望着那木牌,以及木牌上干涸发黑的血色字迹,不由瞳孔一缩。

刘然的目光缓缓扫过张如晦,李驸马,华服道士。

“这,够不够五万贯?”

阁楼内,死一般的寂静。檀香的烟雾,似乎也在这一刻凝固了。

张如晦手中那枚盘玩白玉环,不知何时被放下。

他皱着眉头看着那木牌,眼里闪烁不定的神色。

而李驸马张着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

那华服道士脸上也闪现出了茫然的神色。

只有刘然,依旧平静的坐着,肆意的看着这些衣着不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