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季秋 作品

第467章 神像(第2页)

更多身着或青或质料光鲜道袍的道士如同深海中的游鱼,在拥挤的人潮前方引导。

他们的动作刻意放慢,带着一种舞台表演般的从容与优雅,宽大的袍袖无风自动,努力营造着御风而行的仙家气象。言语温和,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但解答信徒那充满焦虑与渴求的疑问时,却如同雾中观花,水中望月,语焉不详中充满了玄之又玄的暗示与隐喻。

刘然在熙攘的人群里,很是平静的看着这各种光怪陆离的场景。

在那庭院中央稍高的石台上,一位身着华丽青色八卦道袍、头戴象征高阶法师身份的芙蓉冠的中年道士,正被一群衣着光鲜、气度不凡的男女如众星捧月般簇拥着。

他手持一柄玉柄麈尾,轻轻挥动间仿佛能拂去尘世烦恼,可谓是仙风道骨,气度非凡。

然而说出的话,却令刘然不禁感到滑稽。

“……诸位福主皆是身具慧根、福缘深厚之人,方能感应天尊召唤,齐聚玄天圣地。此‘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庄严法相,乃道君皇帝陛下感天应人,钦命供奉,受万民香火,灵应通玄,泽被苍生。福主若能在此立下长生禄位,供奉于天尊座前神光普照之地,再辅以一片赤诚之心,捐纳香火,广种福田,非但自身灾厄消弭,百病不侵,福寿绵长,更能上感天心,下荫子孙,门楣光耀,福禄永享,世代簪缨……”

说出这番话后,这名衣着华贵的道士,眼光精准地落在簇拥者中一位身着蜀锦、大腹便便、气派十足的巨贾身上,仿佛看透其心中所求。

那巨贾闻言,顿时红光满面,他猛地一挥手,身后两名孔武有力的健仆立刻抬上一个沉甸甸的朱漆描金木箱,当众“哐当”一声打开箱盖,里面竟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丝绸。

在周围众人惊叹声中,巨贾亲自弯下腰,用略显肥胖的双手捧起一匹丝绸,步履沉稳地走向旁边那个稍小“无量功德”箱,一枚一枚,郑重的投入其中。

“咚!咚!咚!”

丝绸虽轻柔,但在众人心头好似震了好几下。

青袍道士见此,一副慈祥道:“福生无量天尊!福主功德齐天,必得天尊护佑,神霄赐福!”

而在此之后,一名又一名富商,好似起了攀比心思,各种令人震撼的钱财,物资纷纷捐出,引得众人惊叹此起彼伏,也将庭院的喧嚣推向更加癫狂。

在石台那喧嚣的炫富下,靠近回廊的阴影角落里,一个穿着打满补丁、洗得发灰发白、几乎看不出原色的粗布衣服的老妪,正佝偻着背,枯树皮般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着。

她从一个同样破旧、贴着心口藏着的一个用粗麻绳紧紧系住的布包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个磨得发亮的羊皮囊。她布满裂口和老茧的手指笨拙地解开系绳,颤抖着将里面仅有的一枚玉倒在掌心。

望着这块玉,她浑浊的双眼看向远处外,几步外那个巨大的“功德箱”口。

随后她又低头看了看掌心这枚关乎她卧病在床的小孙子能否换来几副救命的护生符。

最终,她一步一挪的走向冰冷的箱口前。

旁边一位值守的青袍道士,面容尚显稚嫩,眼神却已带着一丝与年龄极不相符的麻木和深深的厌倦。

他看着老妪迟缓而艰难的动作,脸上维持着那副如同烙印上去的温和面具,没有催促,也没有丝毫额外的关注,仿佛眼前只是一段无关紧要的默剧。

而老妪颤抖着,用尽全身的力气,才勉强将这枚玉艰难地塞了进去。

玉佩落入箱底,发出一声微弱到几乎被喧嚣淹没的轻响,但这却都像在这老妪心上剜了一刀。

青袍道士如同早已设定好程序的木偶,机械地伸出手,递过来一张叠成三角的、上面用廉价朱砂画着谁也看不懂的潦草红线的黄符纸,声音平板无波:“心诚则灵,贴身收好,或可保安。”

听到此话,老妪顿时忘却方才的不舍,如同溺水者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枯瘦如鹰爪的双手死死攥住那轻飘飘的黄纸,仿佛那是她孙儿的命。

她对着道士那麻木的脸,又朝着远处那金光万丈、威严狰狞的天尊神像方向,卑微地弯下了佝偻脊梁,浑浊的眼中似乎有泪光闪动,随即,她那单薄的身影便被汹涌而至的人潮彻底吞没,消失无踪。

刘然的视线在她消失的方位停留了一瞬,又深深看了一眼那功德箱。

随后忍不住道了一句:“狗东西!”

殿中央,高踞在巨大须弥座上的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的金甲神像。

此刻,正瞪大如铜铃般的双眼,好似就这么瞧着道观里所发生的每一幕。

而刘然则同样将目光投向那座高达数丈,通体似乎以金箔贴就的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

望着他那手持着象征毁灭与裁决的巨型雷鞭,以及他脚下,巨大的香案上,堆积如山的供品形成了一座令人瞠目结舌的“人间富贵山”:时鲜瓜果被精心堆叠成华丽而脆弱的宝塔;各色精致的糕点垒得摇摇欲坠;成匹的绫罗绸缎,苏绣、蜀锦、缂丝光华流转,如同七彩瀑布般从案几垂落……

“听说你最喜诛灭奸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