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乃孟 作品

第146章 番外 盲侠(第2页)

“啊——!”他双手猛地捂住眼睛,高大的身躯痛苦地佝偻下去,指缝间竟渗出两行触目惊心的黑血!那曾睥睨千军的锐利眼神,此刻只剩下无边无际、令人心悸的黑暗与灼烧的剧痛。

“长孙!”武惠妃惊得花容失色,猛地站起,蜜枣滚落尘埃。她扑到他身边,触手只觉他肌肉虬结的手臂因剧痛而疯狂痉挛、滚烫如火。看着那指缝间流下的黑血,她瞬间明白了那盏酒中是何物!一股冰冷的恐惧与滔天的恨意瞬间攫住了她。她猛地扭头,目光如淬毒的冰锥,死死钉在那早已瘫软在地、抖若秋叶的小宫女身上,声音尖利得划破死寂:“拖下去!给本宫——寸寸凌迟!”

“陛下!陛下啊!”数日后,大明宫紫宸殿内,武惠妃鬓发散乱,扑倒在御座之下,泪如泉涌,哭得梨花带雨,肝肠寸断,“太子李瑛,伙同鄂王、光王,驸马薛锈披甲入宫时,意图兵变!陛下,此等不忠不孝、悖逆人伦之举,是要绝了臣妾与陛下的生路啊!”她伏在冰冷金砖上的身躯剧烈颤抖,那份凄楚与恐惧,足以令顽石动容。

宰相张九龄挺身而出,声音洪亮如钟:“陛下!据太子和二王所言,乃因宫禁有盗贼,为保陛下和娘娘们的安全,这才领兵入宫。”

“宫里有盗贼,自由禁卫军处置,用的着他们嘛?”李隆基是自己发动过宫闱政变的人,他一生最担心的就是重蹈李渊和李旦的覆辙。

“据臣所知,禁卫军统领伤重不治,是惠妃娘娘召三位王子入宫护驾的!”张九龄须发皆张,他目光如炬,直指伏地哀泣的武惠妃说道,“太子及二王乃陛下骨血至亲,焉能行此大逆?此中必有奸人构陷,离间天家骨肉,陛下明察啊!”

“张相此言差矣!”另一个阴柔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响起,李林甫缓步出列,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与沉痛,他对着御座深深一揖,语气恭敬却字字诛心,“若非太子失德,心怀怨望,怎会令惠妃娘娘惊恐至此?此等怨望之心,便是祸乱之源!”

“依你的意思,该当如何?”李隆基望向李林甫,询问他的意见。

“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李林甫虽然嘴上说着这是帝王家事,言下之意却是让张九龄闭嘴,也便是断了三王的生路。

李隆基高坐御座之上,俯视着阶下。一边是哭得几乎晕厥的爱妃,一边是须发皆张的老臣。他目光扫过李林甫那张看似忧国忧民的脸,最终落在武惠妃那绝望凄楚的泪眼上。那张曾令他无比迷恋的面容,此刻的哀痛与指控,终于压垮了他心中最后一丝犹豫与父子之情。皇帝疲惫而冷酷地闭上了眼,挥了挥手,仿佛拂去一粒碍眼的尘埃。

“传旨,废瑛、瑶、琚为庶人,流锈于瀼州。”

冰冷的旨意如同丧钟,在深宫中回荡。

三日之后的城东驿,阴风飒飒。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被剥去蟒袍玉带,身着素白囚衣,跪在冰冷潮湿的砖地上。驿站内只有一盏残灯,摇曳着微弱昏黄的光,将三条长长的、扭曲的阴影投在布满蛛网的墙壁上。

驿站的门被推开,几名面无表情、黑衣皂靴的内侍手捧白绫,如同索命的幽魂般无声涌入。为首的内侍嗓音尖细平板,毫无波澜:“奉旨,送三位殿下……上路。”

“父皇!儿臣冤枉!冤枉啊——!”李瑛猛地抬头,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嚎,那声音穿透殿宇,饱含着无尽的绝望与不甘,在死寂的夜里显得格外凄厉刺耳。

回应他的,只有内侍们沉默而迅捷的动作。冰冷的白绫如毒蛇般瞬间缠绕上三位年轻皇子的脖颈!李瑶、李琚的挣扎如同离水的鱼,喉间发出“嗬嗬”的恐怖气音。李瑛双目圆瞪,死死盯着殿外无边的黑暗,仿佛要穿透这重重宫墙,看清那龙椅上父亲冷酷的面容。他的眼中,最后映出的不是恐惧,而是刻骨的怨毒与不解。

窒息感排山倒海般袭来,颈骨发出令人牙酸的细微声响。挣扎很快微弱下去,只剩下身体本能的、无意识的抽搐。三具曾经尊贵无比的身躯,最终如同断了线的木偶,软倒在冰冷的地面上,头颅以怪异的角度歪向一边,怒睁的双眼空洞地映着那盏残灯如豆的微光,凝固着最后的不甘与惊骇。

内侍们面无表情地松开手,仔细检查脉搏鼻息,确认再无生息。殿内死寂无声,只有那三条悬在梁上的白绫,在穿堂而过的阴风中,兀自轻轻飘荡,如同招魂的幡。

甘露殿内,烛火通明。武惠妃对镜梳妆,镜中人容颜依旧倾国,只是眼角眉梢,再无半分方才在紫宸殿上那凄风苦雨的哀婉。她伸出纤纤玉指,小心翼翼地捻起一片金箔花钿,轻轻贴在光洁的额间。动作优雅从容,仿佛只是在进行一次寻常的妆点。

“娘娘,”心腹宫女低声禀报,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城东……事毕了。”

武惠妃对着菱花镜,左右端详着镜中完美的容颜,嘴角缓缓向上勾起,最终凝成一个冰冷而满足的微笑。那笑容如同淬了冰的牡丹,妖异而艳丽。

“很好。”她轻启朱唇,声音平静无波,仿佛在谈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传话给李相,明日朝会,该议一议……寿王‘忠孝仁厚’、‘堪为储副’的事了。”

镜中,她的眼眸深处,映着跳跃的烛火,也映着三条年轻生命无声熄灭的黑暗。那火光在她眼中燃烧,炽热而冰冷,照亮着她通往权力之巅的染血玉阶,再无半分暖意。

长孙世捷并没有死,在御医的全力救治下,保住了性命,但‘鸩羽霜’还是让他双目失明,四肢溃烂。

有多少次,他都想过去死,但武惠妃却毫不嫌弃的握住他溃烂的双手,对他说:“答应我,你不能死,也不许死!”

长孙世捷不以愿残躯面对武惠妃,偷偷的离开了皇宫,离开了长安,不知所踪。

然而让长孙世捷没想到的是,仅仅在三王被贬的第二年,武惠妃就得了疑心病而死。让他这二十年的每一天都在想,如果自己没有离开皇宫,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二十年过去了,世人已经忘记了长孙世捷这个人,连他自己都几乎忘记了这个名字。这二十年间,他行走江湖,行侠仗义,扶危救困,禁卫军失去了长孙统领,江湖上却出现了一位神秘莫测的盲侠。

二十年过去了,长孙世捷的身体越来越差,溃烂已经遍布全身,痛不欲生的。他一直活着,是因为他曾经答应过武惠妃,绝不会轻生。他还活着是因为,他还想多做些事情为爱人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