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乃孟 作品

第105章 白衣山人

乐山在山中陪伴养伤韦雪养伤的日子,天下大势却已经发生了乾坤扭转。

李亨在灵武称帝了。

李亨在北上途中,收到了郭子仪的副手,朔方留后杜鸿渐的信,信上说,他愿意迎接太子,并且可以凭借朔方军收复失地。李亨大喜过望,领军直上灵武。一路上,宦官李辅国和建宁王李倓不断的劝说李亨称帝,以安民心。

到了灵武之后,杜鸿渐也上表劝进称:“朔方军乃天下劲旅,灵武又是用武之地。如今回纥请和,吐蕃归附,各地郡县都拒不从贼。虽有郡县被叛军占据,也都希望回归朝廷。殿下在朔方整顿武备,然后挥军南下,必能剿灭叛军。”

李亨起初推辞不就,众人一再上书,称当今天下大乱,贼人当道,两京沦陷,圣人蒙辱,生灵涂炭。为保大唐社稷,救天下苍生,太子责无旁贷。如今玄宗皇帝因奸相和贵妃失信于天下,遁走长安失信于军民,又在马嵬坡失了天子威仪,已无力救万民于水火。只有太子品高德重,此时名正言顺,振臂一呼,必天下应之,平定贼寇,收复两京指日可待。当此国难,太子若还踯躅不前,安贼必长驱直入,其余皇子也必狼子野心、蠢蠢欲动,到时候社稷倾覆,圣人遭难,太子对不起列祖列宗,难辞其咎。

李亨推辞不过,终在天宝十五年七月十二,于武灵南门城楼登基称帝,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昭告天下,并发布讨贼文书。至此,李隆基一生四十四年的帝王生涯落下帷幕。

登基之日,并无酒宴,李亨召李泌、杜鸿渐、裴冕等亲随于临时行宫内商议军机国政。

“现在的当务之急有两条。”李泌并没有着官服,依然是一身白衣。尽管如此,已经称帝的李亨对他还是尊重有加。

“第一,是派人速速去巴蜀之地通知太上皇,陛下已经称帝的事情。陛下草拟诏书,陈明厉害,让太上皇下诏禅让,才为正统。以免引起天下人的口舌非议。”

众人皆点头称是,这正是李亨的心病,生怕天下人觉得他是名不正言不顺,趁国难之时,篡夺了帝位。

“此事必须由陛下的心腹之人,同时又与太上皇及身边众臣熟识的之人担纲方可。既不会引起太上皇的反弹,又有能力说服一干人等。”

“众卿家,谁人愿意当此重任?”李亨环视了一下殿内众人。

“臣愿前往!”杜鸿渐出班站列,自告奋勇道。

“杜卿愿往,正和朕意。”

“杜大人曾任大理司直,叔父又是玄宗皇帝亲命之宰相,自是不二人选。”李泌话中有话,道:“但我还要再荐一人,与杜大人同往。”

“何人?”

“正是护送陛下从南诏返京的史天赐。”李泌见众人疑惑,于是接着说:“此去川蜀山高水恶,如今兵荒马乱,此人武功高强,可护杜大人周全。且此人与韦见素韦宰相的女儿熟识,杨国忠死后,韦见素是太上皇身边最重要的辅臣,或可有所助益。”

“可!”肃宗也想起了此人,道:“此少年也曾救过寡人性命,当时不曾赏赐。你与他言,陪杜大人完成此行,朕定当加官进爵,一并行赏。”

“第二件事,陛下现在虽手握朔方大军,但尚不足与安贼抗衡。想要胜券在握,收复失地,必须联合朔方军,回纥、吐蕃共同抗敌。陛下称帝此乃天时;朔方军乃天下劲旅,灵武乃用武之地,这是地利;如今回纥请和,吐蕃归附,各地郡县拒不从贼,这是人和。现在天时地利人和俱全,唯缺一位统领各方兵力的将才。”

“何人可当此重任?”

“左武卫大将军、灵武郡太守、朔方节度副使,郭子仪。”

“寡人已至灵武数日,为何未见此人?”

“启禀陛下,郭子仪虽是灵武郡太守,但因母亲赠魏国夫人离世,去职返家守孝。后安贼东窗事发,郭将军守孝期间被玄宗皇帝夺情启用,现正在常山郡抗击敌寇史思明。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镇守朔方之时,威震四夷。陛下应速速宣他回返灵武,委以重任,统领陛下大军,联合回纥、吐蕃,大事可成。”李泌这番话,除了确实认为郭子仪是大将之才外,也是说给殿中所有的朔方文官武将们听的。李亨虽然称帝,但若不得朔方守军的拥护,光是僭越帝位的罪名,不要说一统天下,就算在武灵站稳脚跟都难。

“郭将军乃我朔方之杰,臣朔方水陆转运副使魏少游素与郭将军交好,请旨宣召郭子仪。”李泌一席话后,果然有灵武地方的趋炎者附势。

放下李亨与朝臣们商议新帝登基的种种事由不说,当晚李泌把史天赐叫到了自己的寓所私下叮嘱。

“我已在圣人面前为你请命,保护杜鸿渐大人去巴蜀太上皇处请旨。你莫要犹豫,尊夫人尚在待产,留在终南山比任何地方都安全,此时正是你建功立业的好机缘。”

“多谢大人指点。”天赐一拱手,道:“既然大人这么说了,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此行艰险,玄宗虽然大事已去,让他乖乖就范也非易事,搞不好,父子反目,新帝不能名正言顺,天下必将乱上加乱,你二人的性命也将难保。”

天赐知道李泌一定有锦囊相授,静静的洗耳恭听。

“杜鸿渐自会去向太上皇晓以大意,但我需要你去找两个人。”

“大人请说。”

“第一个人乃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他与东宫交好多年,马嵬之变,乃陈玄礼所为。你去了只需和他说,李亨之诺,必不食言。”

“另一人叫张小敬。”

“张小敬?”

“便是那日在马嵬坡带头击杀杨国忠之人。”

“我记得他。”

“他是禁军统领,我让你去找他,是让他带你去见高力士。”

“玄宗最宠爱的宦官,高力士?”

“对,内侍监高力士。你不要小看他,高力士曾助玄宗平定韦后和太平之乱,忠心耿耿,可以说玄宗的江山有他三分的功劳,因为玄宗也最为信任他。”

天赐只听说过高力士权倾朝野的传说,没想到这么个老太监原来有如此的背景。

“他是三品内侍监,你轻易见不到他。所以你要先去找张小敬,张小敬与我有过命的交情,乃重情重义之人,你带上我的信物去找他,他定有求必应。”

“天赐明白。”

“见到高力士,你把这封信交给他。”李泌把桌上一份已经准备好的书信递给天赐,继续说道:“高力士不是个愚忠的人,他会明白什么是对玄宗、对大唐最好的选择。他如果能够劝玄宗禅让,加上陈玄礼的力量,老皇帝当能识时务,顺水推舟。”

“天赐记下了。”天赐恭恭敬敬地接过信。

“另外你跟张小敬说,如今新帝登基,他原是保皇之职,如愿来灵武保护李亨,我在这里等他。”

“大人说的在下都记住了,但有一事不解,想请问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