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起死回生
宅院不大,但也是一座完整道观的规格,三合的房子,中间是正殿,两侧各有厢房。院子正中放着一个铜制香炉,袅袅香烟飘散。院后依山还有一片田,种着些草药。
“请问有人嘛?”乐山一手托着背上的韦雪,一手拿着宝剑和铁伞,已经没有手可以叩门了,只能大声喊道。
“什么人?”不一会,走出来一个弱冠的女童,小道童的打扮,看见陌生人,一脸的疑惑。
“请问小真人,这里有一位李腾空,李真人嘛?”对方虽然是个小童,但是有求于人,乐山还是说的很恭敬。
“你们是什么人?”女童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刨根问底。
“在下李乐山,这是我朋友。”乐山把韦雪从背上轻轻的放下,靠在院门的台阶上。对面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也没有否认,乐山心里觉得有戏。
“我们从长安来,我朋友受了重伤,想叩请李真人诊治。”
小女童,看了看乐山,又看了看还在昏迷中的韦雪,犹豫了一下,没有说话,而是扭头跑进了左侧的厢房。不一会,女童牵着一位一身玄衣的女道士走了出来。
女道士用轻纱遮着脸,看不清面容,但一双眼睛深邃清澈,让人看进去就陷进去的深邃。女道士身形很瘦,手指纤细修长,一阵山风吹过,玄服舞动,衣袖环着手臂上下飘荡。
“就是他们。”女童指着乐山和韦雪对女道士说。
乐山赶紧正襟施礼,把来意又说了一遍。女道士没有多说话,俯下身,简单查看了一下韦雪的情况,轻轻的说了几个字,像山风一样的轻柔。
“让他们进来吧。”
乐山心中大喜,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己来对了地方,也找到了人。按耐住心中的激动,乐山把手中的宝剑和铁伞靠在墙边,抱起还在昏迷中的韦雪跟在女道士和小童后面准备进入观中。
女道士看了一眼宝剑和铁伞,说了句:“这伞竟在你这里,也是缘分。”
小童把二人引进了右侧的厢房,厢房分两进,外面一间放满了书,里间有一张红木的塌,刚好可以安置韦雪。乐山刚刚把韦雪放下,玄衣女道就走了进来,像一阵风一样,没有一点声音。
“你先出去吧。”女道士还是没有说话,倒是小女童冲着乐山嚷嚷道。
乐山犹豫了一下,心里有些不放心,但眼前的女道士应该就是李腾空无疑了,她愿意帮韦雪看伤已是谢天谢地,自己当然不敢多言,于是听话地垂手退了出来。
乐山不放心,也没有地方可去,于是就站在院中的一棵桂花树下来回踱步。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小女童跑进跑出的点亮了各处的香烛,乐山也不敢多问,倒是女童见他傻乎乎的站在那,说了句:“我现在没空管你,你若是累了,正殿里有蒲团可以坐。”
乐山依言走进了正殿,只见堂上供奉着三清真人,供桌上没有太多的鲜果香烛,而是放着一把雪白的拂尘和一碗清水。地上有三四个蒲团,想是道士们日常打坐之用,乐山不敢造次,怕万一哪里亵渎了神灵,引发李腾空的不悦,耽误了韦雪的伤情。于是乎,对着三清真人的像认真的败了三拜,乐山又退了出来。
酉末,李腾空终于从右厢房里走了出来,乐山赶紧迎了上去询问。
“她是怎么伤的?”李腾空没有直接回答乐山的询问,而是反问道。
“她为剑气所伤,之前的医生说是寒气伤了心脉。”
“剑气?这世上有如此剑气的可没有几个人。”
“伤她的人叫武痴,是世上绝顶高手。”
“武痴?”虽然天色已暗,李腾空还带着面纱,但还是能看出她眉头微蹙,“据我所知,此人四十年前就从江湖上销声匿迹了。”
“是……”乐山犹犹豫豫,韦见素嘱咐过不能透露韦雪的身份,武痴的事情再说下去恐怕一定会把前因后果都扯出来。
“她的伤这么严重,你若还是吞吞吐吐,我也帮不了你,你们还是请回吧。”李腾空说罢转身就走。
“真人,请留步!”乐山一步上前,伸手拦住李腾空,不得已,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一一道来。
“原来真的是他,却不道他的剑气竟已如此厉害。你朋友能活到今天,也算是命大,似有什么真气一直护着她的心脉。”
“她内服过白琅霜,又敷过太乙黑膏。”
“都不是,这两种药确是神药,但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她脖子上戴的是什么?”
“这……”乐山犹豫了一下,还是告诉了李腾空真相。
“原来如此,竟是舍利子。”
“她是否还有救,真人可愿救她?”
“你是担心她是韦见素的女儿,我就不救她了嘛?”
乐山为之语塞,自己当然希望不是这样,但是韦见素的嘱咐又让自己不得不担心。
“我阿爷与她阿爷,那是他们的事,与我何干。”
一句话,乐山放下心来。
“只是她这伤,确实难治。”
李腾空的每句话都让乐山的心上蹿下跳,一会放心,一会揪心。
“今日天色已晚,我一个人也没有这样的能耐,等明日蔡寻真上山来时,我们再一起商议吧。”
李腾空这话就是同意治了,乐山心里一块石头放下了,千恩万谢之后回到右厢房去查看韦雪的情况。
厢房里,韦雪还在昏睡,并不知道李腾空刚刚做了些什么。乐山也没什么能做的,只得回到外间的书桌上准备趴着休息一会。刚刚有些迷迷糊糊,小女童推门进来了,端着一个托盘,里面是两碗白粥,一碟小菜。
“我们这没什么好东西,你将就着吃吧。”女童一边把饭菜放到书桌上,一边说道,“师傅说,给你那个女伴也喂一点。”
“谢谢女真!”乐山赶紧站起来,送女童出门,心生感激。自己顾不得吃,先拿了一碗白粥去给韦雪。
一夜无话,乐山醒来的时候,门口又已放好了一碗窝头和一盆清水。韦雪睡得很香,乐山于是自己吃了点东西,收拾停当,准备出来向李腾空请安。
“师傅已经上山去采药了。”乐山出来的时候,女童正在院子里打扫。
乐山不由自主的向山上望了望,并看不到什么人影。早晨的山里的空气格外的清新,薄雾笼罩着山谷,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在树林里穿梭,松针的香气愈发的明显了,一切都是那么的让人沉醉。
乐山看着眼前的情景,仿佛忘记了不久之前自己在南诏、在长安经历的烽火连天、生灵涂炭。仿佛这里的一切和外界都是不相关的。
乐山沉醉在这空谷幽林之中,门外却传来了脚步声,乐山缓过神来,却是昨日给自己借伞指路的兰衫女道,身边还跟着另外一位女冠,一看就是道骨仙风的模样。
“小夏,你师傅呢?”女道士一边把手里的篮子递给女童,一边问。
“您今儿怎么这么早,师傅采药去了,就快回来了。”原来女童名叫小夏。
“快给我去拿块汗巾。”兰衣女道抖着身上的水对小夏说,女童赶紧跑进内堂,身旁的女冠微微一下,也走了进来。
“感谢女真人救命之恩!”女道士一转身,乐山已经毕恭毕敬的深施一礼。
“她还是收了你们,我说了,那是你们的缘分,又何必谢我。”
“如果没有真人指点,我们哪里能到得了这里。”乐山的感激发自肺腑。
“怎么变成落汤鸡了?”李腾空的人未至,声先闻。
大家往门口看去,李腾空依然一身玄服,轻纱遮面,飘飘欲仙的迈进院内。
“你回来啦,还不是因为昨天把伞借给了这小子。”兰衣女道接过小童递过来的汗巾,擦拭着身上的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