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与创编互动

张子轩顺势引导:“螃蟹横着走,是不是有点特别?可以试试‘哒哒哒|哒哒哒’切分节奏或者‘哒哒哒哒’匀速但略重的节奏?”

老师们不要求完全统一节奏,而是鼓励小朋友根据自己对小动物特点的理解,尝试不同的节奏型来配合儿歌。

苏晴晴领读:“小乌龟找朋友*”,大部分小朋友打基础节奏“哒哒哒”。

“它嫌小猴太调皮”,教室里节奏瞬间“炸”开:小虎打出“哒哒哒哒!”的急速节奏;萌萌小美默契地打出“哒哒!哒哒!”;小虎则尝试了张子轩教的切分节奏“哒哒哒!”。

“又嫌螃蟹横着走”,浩浩故意打出很重很慢的“哒!……哒!……”模仿螃蟹的“横行霸道”;轩轩则用快板侧边轻轻刮擦,发出“沙沙”的声音模拟螃蟹走路。

虽然整体听起来不如彩虹班整齐,但充满了创意和活力,每个孩子都在用快板“讲述”自己心中的故事。

就在两个班都沉浸在快板与儿歌的世界里,练习了几轮之后,一个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发生了。

在彩虹班,双胞胎里的花花,突然停下快板,歪着小脑袋问苏晴晴老师:“老师,小乌龟好可怜,没有朋友。

我们能帮它找朋友吗?”

这个问题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立刻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共鸣。

“对啊!帮它找!”

“找谁呢?”

“找小鱼!小鱼在水里游!”(小亮)

“找小鸟!小鸟唱歌好听!”(糖果)

“找小兔子!小兔子蹦蹦跳跳!”(朵朵)

在向日葵,同样的问题也被年龄稍大的睿睿提了出来。

苏晴晴老师灵机一动:“那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乌龟应该怎么做,才能交到好朋友呢?”

“不能嫌别人!”(阳阳大声说,上午的课还记得)

“要一起玩!”(乐乐)

“分享好吃的!”(瑶瑶奶声奶气地说,大概想到了刚才的水果)

苏晴晴老师抓住契机:“那我们能不能给小乌龟的故事,加一个开心的结尾?小乌龟听了小朋友的话,改正了错误,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