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79章 无与伦比的战略视野(第2页)

“怎么样,老钱?”钟卫国亲自来到计算所,语气里带着一丝急切。

钱学敏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摘下老花镜,用一种夹杂着震撼、嫉妒、甚至是一丝狂喜的复杂语气,一字一句地说道:“钟部长,如果这份报告里的数据全部属实……那他们不是在造芯片。”

他顿了顿,声音嘶哑地补充道:“他们这是在创造历史。”

“从报告的分析来看,这颗‘启明一号’,其核心架构借鉴了成熟的mipsr3000指令集,但在微架构层面进行了大量的自主改进。尤其是它的五级流水线设计和独立的64位浮点运算单元……其理论性能,已经全面超越了英特尔前年发布的486dx处理器!”

“40兆赫兹!上帝啊!我们国家主导的几个重点攻关项目,还在为稳定突破1微米工艺、实现10兆赫兹的目标而苦苦挣扎,他们……他们一家民营企业,居然悄无声息地把性能做到了这个地步!”另一位专家激动地补充道。

钱学敏的内心更是翻江倒海。他最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高端通用Cpu这个被西方世界死死封锁的领域,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一款可以真正拿上台面,与国际主流产品掰手腕的作品!

而且,它不是靠引进,不是靠仿制,是真真正正,从指令集解析到微架构设计,再到物理版图实现,一步一个脚印,完全自主设计出来的!

“最可怕的不是结果,是方法。”钱学敏指着报告中关于失败分析的那一页,对钟卫国说道,“您看这里,他们不仅能快速定位问题,还能通过修改edA约束脚本和逻辑设计,在短短两周内就完成了第二次迭代。这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套完整的、现代化的iC设计流程和方法学!这比一颗芯片本身,要珍贵一百倍!这是可以源源不断产生先进芯片的‘母鸡’啊!”

钟卫国的心脏,开始剧烈地跳动。

他再也坐不住了。

“备车!马上去中关村!我要亲眼看看!”

于是,便有了深夜造访的这一幕。

实验室里,魏东亭和楚云飞早已等候在门口。他们刚刚结束了狂欢,身上的t恤还带着汗味,但精神却亢奋到了极点。

“钟部长!”魏东亭看到来人,立正敬礼,声音洪亮。他没想到,领导竟然会亲自深夜到访。

钟卫国没有多余的寒暄,只是重重地拍了拍魏东亭的肩膀,沉声说道:“辛苦了,东亭同志。带我去看看,看看我们的……‘启明一号’。”

当钟卫国走进那个略显简陋,却摆满了各种尖端仪器的实验室,当他亲眼看到测试台上的“启明一号改”芯片,在40兆赫兹的时钟频率下,稳定地运行着复杂的图形演示程序时,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副部长,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身后的钱学敏等几位老专家,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像抚摸稀世珍宝一样,轻轻地触摸着测试台冰凉的金属外壳。

多少年了?

从“748工程”开始,国家在集成电路领域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和挫折?他们受了多少白眼,听了多少冷嘲热讽?

打破垄断!自主可控!这八个字,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他们这代电子工业人的心头,几十年都喘不过气来。

而今天,这道看似永远无法逾越的壁垒,竟然被一家民营企业,用一种如此震撼人心的方式,狠狠地砸开了一道耀眼的裂缝!

“好!好啊!”钟卫国连说两个好字,声音里带着浓重的鼻音。

他转过身,紧紧握住魏东亭和楚云飞的手,郑重地说道:“我代表电子工业部,代表所有为这个事业奋斗过的同志们,向你们,向远风集团,向秦奋同志,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你们,是国家的功臣!”

这句评价,重如千钧。

魏东亭和楚云飞这两个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的狂人,此刻也禁不住眼圈泛红。

钟卫国平复了一下情绪,立刻切入正题,他的眼神变得无比锐利:“秦奋同志现在在哪里?我要立刻和他通话。‘启明一号’的成功,意义太重大了。后续的产业化、安全保障、以及对抗国外技术封锁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立刻拿出一个国家级的方案来!”

他很清楚,曙光初现,也意味着风暴将至。

这样一颗足以改变产业格局的芯片问世,必然会招致国际半导体巨头们最疯狂的围剿和打压。远风集团,必须要有国家力量作为最坚实的后盾!

“部长,我们秦董……现在正在德国。”魏东亭回答道。

“德国?”钟卫国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更加明亮的光彩,他瞬间明白了秦奋这步棋的深意,“好一个秦奋!好一招双线作战!他这是……他这是在为我们的芯片,打造最锋利的‘眼睛’啊!”

他当即下令:“马上给我接通远风集团的越洋专线!无论如何,我要在五分钟内,和秦奋同志说上话!”

黎明前的天色,总是最为深沉。

但东方地平线上那一抹微光,已经刺破了漫漫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