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45章 九二年的股市热潮

秦奋的电话,如同一道命令,迅速传达到了外滩中心和凤栖产业园。上海这边,刚刚组建起来、还沉浸在构建宏伟蓝图的智力快感中的金融与法律精英们,集体愣住了。

“去凤栖?开全体骨干大会?”一个名叫钱伟,刚刚从沃顿商学院毕业,被高远重金挖来的年轻人皱起了眉头。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高远低声抱怨:“高总,我们现在的工作是以小时计算的,那边一个来回至少要三天,这会严重拖慢我们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初步文件的进度。有什么事情是电话和传真解决不了的?”

钱伟代表了这群新加入精英中一部分人的心态。他们是天之骄子,习惯了在世界金融的中心指点江山,对于去一个内陆县城的工厂,内心深处是有些抗拒和不解的。在他们看来,那里是“生产端”,是“成本中心”,是他们这些“大脑”在资产负房表上需要优化的对象,而不是需要他们屈尊降贵亲临现场的地方。

高远看出了他的心思,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是董事长的命令。在远风,董事长的命令就是最高指令,没有为什么。收拾东西,准备出发。”

林薇则更为直接,她召集起自己的团队,言简意赅:“所有人,收起你们那些矜贵的西装和皮鞋,去买几套耐脏的便装和运动鞋。如果你们不理解远风集团的‘心脏’是如何跳动的,你们就永远也设计不出能保护它的‘铠甲’。”

一时间,这群习惯了出入于五星级酒店和顶级写字楼的精英们,竟有些手忙脚乱地开始做起了准备。

而在数百公里外的凤栖,气氛则完全不同。

王奎山放下电话,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他走到会议室门口,对着走廊上焦急等待的刘栓柱等人用力一挥手:“都别愁眉苦脸的了!董事长说了,他要亲自带上海的团队回来!给咱们开大会,统一思想!”

“董事长要回来?”刘栓柱的眼睛瞬间亮了。

“还带上海那些‘洋学生’一起回来?”财务科长老王也一脸惊喜。

在他们朴素的观念里,只要董事长回来,就有了主心骨。天大的事情,董事长一到,就不是事儿了。

整个凤栖基地立刻行动起来。后勤部门开始打扫厂区,准备最好的招待所;董事长办公室主任杨明则亲自带人,将最大的一间会议室重新布置,挂上了“远风集团思想统一与战略发展大会”的横幅。一股混杂着期待、紧张和自豪的特殊氛围,在产业园的上空弥漫开来。

……

三天后,一个由三辆丰田考斯特组成的车队,缓缓驶入了远风产业园。

车门打开,以高远和林薇为首,近二十名西装革履、气质精悍的男女精英鱼贯而出。他们提着笔记本电脑包,脸上带着一丝长途旅行的疲惫和掩饰不住的好奇,打量着这个传说中为他们支付天价薪水的“金主”大本营。

迎接他们的是王奎山、李大柱、孙国华等一众凤栖基地的核心管理层。

两个团队一碰面,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便产生了。

一边是国际化的、精英范儿十足的“大脑”,他们说着流利的英语,讨论着普通人听不懂的金融术语;另一边是泥土气息浓厚、实干精神满溢的“心脏”,他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手上甚至还带着未洗净的油污。

空气中,弥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尴尬与疏离。

秦奋没有搞什么欢迎仪式,他直接从第一辆车上下来,对着所有人一挥手,下达了第一道命令:“所有人,分成两组。一组跟着李大?柱总监,去技术研发中心和材料实验室。另一组跟着孙国华总监,下车间,从原材料仓库开始,一直走到成品打包区。高远、林薇,你们俩跟我走。”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直接进入主题。

这群上海精英们有些错愕,但还是遵从安排,换上了早就准备好的安全帽,跟随着各自的“向导”,走进了这个让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钱伟被分在了孙国华这一组。他脚上那双价值不菲的意大利手工皮鞋,一踏入注塑车间,便沾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这让他微不可查地皱了皱眉。

车间里,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超过五十台大型注塑机整齐排列,机械臂精准而有力地挥舞着,将滚烫的hs系列塑料颗粒,压制成一个个精密的电风扇外壳和扇叶。空气中弥漫着塑料受热后的独特气味和机油的味道,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孙国华嗓门洪亮,几乎是吼着在给他们介绍:“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生产线!自动化率超过了百分之七十!看到那台最大的机器了吗?那是一千八百吨的注塑机,整个华东地区都没几台!我们用它生产电饭煲的底座,一次成型,精度误差不超过0.02毫米!”

钱伟等人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在他们的ppt里,这只是一个叫做“固定资产”的冰冷数字,但此刻,它化作了钢铁的巨兽,充满了力量与生命的气息。

他们看到汗流浃背的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看到质检员用卡尺和探针一丝不苟地对每一个成品进行检验,看到传送带上源源不断流淌的、即将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产品。

这时,一台设备旁边的红灯突然亮起,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

孙国华脸色一变,大步流星地冲了过去,一把拉住班组长,声如洪钟:“怎么回事!?”

“孙总监,压力传感器好像有点漂移!”班组长满头大汗地回答。

“马上停机检查!这半个小时生产出来的三百个底座,全部拉到次品区,给我登记报废!”孙国华毫不犹豫地命令道。

三百个底座,就这样被判定了“死刑”。

跟在后面的钱伟忍不住低声对同伴说道:“只是一点漂移,也许还能用。这直接影响了销售成本。”

他的声音不大,但孙国华耳朵尖,听到了。他转过头,一双虎目瞪着钱伟,粗声粗气地问道:“这位同志,你刚才说什么?”

钱伟愣了一下,只好用中文重复道:“孙总监,我的意思是,为了一个微小的参数漂移就报废这么多产品,从财务角度看,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孙国华咧嘴一笑,露出一口被烟熏得微黄的牙齿,他走到那堆被判报废的底座旁,随手拿起一个,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

“砰”的一声,底座四分五裂。然后,他又从合格品区域拿起一个一模一样的底座,用同样大的力气摔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