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37章 签约达成,远风的上海滩登陆战!(第2页)

他抬起头,声音不大,但全场都能听见:“退回产线!给我查!是哪个环节出的问题!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返工,或者直接报废!我再说一遍,发往上海的任何一件产品,都必须是完美的艺术品!这是我们远风集团的脸面,比我们的命都重要!”

“是!”在场的所有人齐声应道,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敬畏。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一支由数百辆卡车组成的“钢铁洪流”,载着承载远风集团承诺与未来的家电产品,浩浩荡荡地驶向上海。这壮观的景象,甚至引来了省电视台的记者前来采访,将其作为凤栖工业崛起的标志性事件进行报道。

第二十八天。

上海,浦东开发办总部大楼,一间庄重典雅的签约厅。

鲜艳的国旗和印有“浦东开发”字样的旗帜并排而立。镁光灯闪烁不停,来自国家级和沪上主流媒体的记者们早已架好了长枪短炮,准备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

今天,浦东新区与远风集团的“亿元物资置换土地使用权”项目将正式签约。浦东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黄启元,以及财政、土地、规划等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悉数到场。他们脸上的表情,不再是最初的审慎,而是充满了对合作伙伴的欣赏和对未来的期待。

远风集团这边,秦奋亲自带队。他一身深蓝色的西装,沉稳内敛,却自有一股强大的气场。王奎山、张巧玲等项目组成员坐在他的身后,每个人都挺直了腰杆,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激动。

“现在,我宣布,浦东新区管委会与远风集团,关于创新试点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正式开始!”主持人高声宣布。

在热烈的掌声中,秦奋与黄启元并肩走到签约台前。

黄启元看着身旁这位比自己小了近二十岁的年轻人,心中感慨万千。这一个月来,远风集团展现出的效率、专业和魄力,彻底刷新了他对民营企业的认知。远风团队那种雷厉风行、追求极致的工作作风,与他们所倡导的“浦东速度”精神内核,竟是如此的契合!

“秦董,”黄启元在落座前,低声对秦奋说了一句,“你们的团队,非常出色。我相信,浦东的选择,没有错。”

秦奋微笑着回应:“黄主任,是我们应该感谢浦东,给了远风一个拥抱时代的机会。”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随后,在全场的注视下,张巧玲和浦东开发办法规处处长,将两份厚达上百页、装订精美的合同正本,分别放到了秦奋和黄启元的面前。

秦奋拿起派克金笔,没有丝毫犹豫,龙飞凤舞地在签约人一栏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黄启元也同样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当那两份盖着鲜红印章的合同被同时举起时,签约厅内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这不仅仅是一份商业合同的签订,这标志着,来自凤栖的远风集团,这艘承载着中国民营工业希望的航船,正式在上海浦东这片充满无限机遇的滩头,成功登陆!

签约仪式结束后,黄启元将秦奋一行请到了旁边的小会客室。

陆家明递过来一份用红色文件夹装着的图纸和文件,交到秦奋手中。

“秦董,”黄启元指着文件,脸上带着郑重的微笑,“这是最终确定的土地勘界图和相关批文。经过我们联合评估小组,参照国际惯例和创新试点的优惠政策,对贵方提供的价值一亿元的物资进行了最终核价,并结合你们所选地块的商办用地性质、未来规划容积率等综合因素,最终为你们核算出的土地面积是——”

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地看着秦奋,一字一句地说道:

“二百五十三万平方米!合计三百八十亩!这是迄今为止,浦东批准的单一企业总部项目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二百五十三万平方米!

王奎山和张巧玲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他们最大胆的想象!他们原以为,在将工业用地调整为高价值的商办用地后,面积会被大幅压缩,能有几十亩地就已是天大的胜利,没想到……竟然是三百八十亩!

这已经不是一块地,这是一座城中之城!

秦奋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份沉甸甸的文件,心中也是波澜壮阔。他知道,这是浦东向远风展现出的最大诚意,也是对他们“未来无价”那份豪情与远见的最高奖赏。

“感谢黄主任,感谢浦东!”秦奋站起身,向黄启元伸出了手,“远风绝不会辜负这份信任。三年之内,一座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总部基地,必将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

“好!”黄启元用力地握住秦奋的手,“我等着那一天!我们浦东开发,就需要你们这样的闯将和实干家!”

离开开发办大楼,站在黄浦江畔,望着对岸那片广袤而沉寂的土地,王奎山依旧感觉像在梦里。他看着手中的签约合同副本,喃喃地对秦奋说:“董事长,我们……真的在这里,有了一片三百八十亩的江山……”

秦奋的目光深邃,眺望着远方,那里,未来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还只存在于图纸之上。

他平静地开口,声音里却蕴含着雷霆万钧的力量:

“不,登陆战打完了。”

“接下来,是阵地战,是向全球市场发起总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