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旧日恩人,浦东再相逢!
夜色降临,华灯初上。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在灯光的勾勒下,展现出与白日截然不同的瑰丽与庄重。江风微拂,带着一丝水汽的凉意,吹散了众人心中因签约而激荡起的燥热。
一辆黑色的奥迪100缓缓驶离浦东开发办,汇入夜色中的车流。
车厢内,气氛依旧热烈。
王奎山手里紧紧攥着那份合同副本,翻来覆去地看,仿佛怎么也看不够。他脸上的红光还未褪去,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三百八十亩,二百五十三万平方米……乖乖,这得是多大一片地方?咱们凤栖整个老城区,怕是都没这么大吧!”
坐在他身边的张巧玲也难掩激动,她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双眸闪烁着异样的光彩。“董事长,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土地置换了。这是浦东给咱们的最高礼遇,也是一份沉甸甸的军令状啊!”
秦奋靠在后座上,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他的心情早已从签约的激动中平复下来,思绪已经飘向了更远的地方。
阵地战……
这片三百八十亩的土地,就是远风集团在上海滩最核心的阵地。但光有阵地还不够,还需要指挥部、兵员、后勤,以及能够将战略意图转化为雷霆攻势的强大执行力。
“王副总,”秦奋忽然开口,打破了车内的喧闹。
“哎,董事长!”王奎山立刻坐直了身体。
“你在上海这边,有没有什么老战友、老朋友?”
王奎山一愣,挠了挠头:“有倒是有几个,都是以前在部队里的,转业后分在上海这边。不过……大多都在些普通的岗位上,怕是帮不上什么大忙。”
秦奋笑了笑,摇了摇头:“我不是说这个。”
他的目光转向窗外,一栋挂着“sh市人民政府”牌匾的大楼一闪而过。
正在这时,他腰间的大哥大突兀地响了起来。
秦奋接起电话,里面传来浦东开发办主任黄启元熟悉的声音,但这次,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郑重和……客气。
“秦董,打扰您休息了。有个事情,想跟您通报一下。”
“黄主任客气了,您请讲。”
“是这样,”黄启元的声音压低了几分,似乎周围还有其他人,“刚才,市里有位领导看了我们今天签约的简报,对你们远风集团的模式非常感兴趣。他……想见一见你。”
秦奋心中一动,能让黄启元用这种语气说话的,绝非一般的人物。
“当然,这是我们的荣幸。不知是哪位领导?我们也好做些准备。”秦奋问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似乎在斟酌措辞:“这位领导是……市府的一位主要负责同志,也是我们浦东开发领导小组的核心成员之一。他为人比较低调,不希望太张扬。你看这样方便吗?我现在派车过去接您,就您和王副总,我们到外滩附近的一个地方,简单聊一聊。”
“没问题,我们随时可以出发。”秦奋干脆地答应下来。
挂断电话,王奎山好奇地问:“董事长,黄主任说什么?”
“市里有位大领导要见我们。”秦奋的表情看不出喜怒,只是眼中闪过一抹深思。
十五分钟后,一辆挂着特殊牌照的上海牌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奥迪车旁。黄启元亲自从车上下来,为秦奋和王奎山打开了车门。
“秦董,王副总,请。”
汽车穿过几条幽静的街道,最终停在了一栋并不起眼、但戒备森严的小楼前。这里没有挂任何牌子,只有门口站岗的哨兵和沉稳厚重的铁门,昭示着此地非同寻常。
在黄启元的引领下,三人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来到一间古朴典雅的会客室门前。
“领导就在里面,你们进去吧,我就不打扰了。”黄启元停下脚步,微笑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他很识趣地没有跟进去。
秦奋点了点头,推开了那扇厚重的木门。
会客室里灯光柔和,陈设简单却极有品味。一位身穿白色短袖衬衫的中年男子,正背对着他们,站在一幅巨大的《浦东开发开放规划图》前,手中拿着一支铅笔,似乎在图上比划着什么。
他的背影宽厚而沉稳,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领导,远风集团的秦奋同志和王奎山同志到了。”秦奋沉声开口。
那人缓缓转过身来。
当看清他面容的一瞬间,饶是秦奋心志坚毅,瞳孔也不由得猛地一缩!
而他身后的王奎山,更是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嘴巴微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那是一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熟悉,是因为这张脸曾经在深圳的某个夜晚,与他们彻夜长谈,指点江山;陌生,是因为此刻这张脸上,褪去了几分特区的锐气与闯劲,却增添了更多身居高位的沉稳与威严。
“秦奋同志,我们又见面了。”那人脸上露出一抹发自内心的、温和的笑容,主动伸出了手,“几年不见,你的远风集团,可是搞出了大名堂啊!”
“刘……刘主任!”王奎山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却结结巴巴,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秦奋深吸一口气,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一种复杂而激动的情绪在胸中激荡。“刘振邦同志!没想到……真的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您!”
眼前这位市府的主要领导,浦东开发的核心决策者,赫然便是几年前在深圳特区,给予了远风集团关键支持,为他们打开特区大门的“贵人”——原深圳特区开发办主任,刘振邦!
刘振邦哈哈一笑,用力地拍了拍秦奋的手臂,又转向王奎山:“奎山同志,别站着,都坐!在我这里,不用那么拘束。说起来,我们还是老朋友了。”
三人落座,警卫员送上三杯热气腾腾的清茶。
气氛在最初的震惊后,迅速变得热络起来。
“我调来上海工作,也快一年了。”刘振邦的笑容里带着几分感慨,“说实话,浦东开发的担子,比当初在深圳,只重不轻。千头万绪,最缺的就是有魄力、有远见、能打硬仗的企业家。所以,当黄启元同志把你们那个‘亿元物资置换土地’的方案报上来的时候,我第一眼看到‘远风集团’这四个字,就觉得这事儿,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