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秦奋的决断:目标,上海滩!
陆家明几乎是小跑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心脏因为激动而“怦怦”直跳。他迅速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桌面,又亲自给暖水瓶灌满了开水,将两个印着“上海”字样的白瓷杯洗得干干净净。
远风集团!
这可不是一般的小企业,而是如今家电市场上如日中天的霸主,是无数地方政府梦寐以求的招商引资对象。这样的明星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商谈“重大合作”,这对于正为招商引资指标和动迁难题焦头烂额的陆家明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
不到十分钟,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请进!”陆家明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
门被推开,走进来的是一位五十多岁,身板笔挺,面容沉稳的男人。他穿着一身熨烫得体的深蓝色中山装,虽然款式朴素,但质料上乘,整个人透着一股久经风雨的干练与从容。
正是远风集团的副总裁,王奎山。
“您好,是陆处长吧?我是远风集团的王奎山。”王奎山伸出手,声音洪亮而沉稳,没有丝毫的急切或谄媚,反而带着一种平等对话的气场。
“王副总,您好您好!欢迎欢迎!”陆家明连忙握住王奎山的手,热情地将他引到沙发上坐下,“早就听闻远风集团的大名,今日一见,王副总果然是名不虚传。”
一番简单的寒暄和沏茶之后,陆家明便有些迫不及待地切入了正题:“王副总,您在电话里提到,贵集团有一项关于支持浦东开发建设的重大合作项目,不知道……具体是指哪方面?是打算来我们金桥或者外高桥投资建厂吗?我跟您保证,只要远风这样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愿意来,我们在土地、税收政策上,一定给到最优的条件!”
他已经开始盘算,如果能把远风的华东生产基地或者研发中心引进来,那将是多大的一份政绩。
然而,王奎山接下来的话,却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王奎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目光平和地看着陆家明,问道:“陆处长,冒昧问一句,您最近的工作,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这一问,让陆家明准备好的一肚子招商说辞瞬间卡在了喉咙里。他愣了一下,没想到对方的开场白如此与众不同。这不像是一个来寻求政策优惠的企业家,倒像是一个前来考察调研的上级领导。
但不知为何,王奎山那双沉稳真诚的眼睛,让他没来由地产生了一丝倾诉的念头。他苦笑了一下,揉了揉太阳穴,坦诚道:“不瞒王副总说,难题大了去了。浦东大开发,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就两个字——‘缺钱’。而眼下最棘手的,就是动迁安置的补偿问题。资金紧张,现金补偿额度有限,老百姓有情绪,我们的工作就很难推进。”
王奎山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的微笑。他放下了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整个人的气场变得专注而富有压迫力。
“如果……我们远风集团,能帮助管委会解决一部分动迁安置的难题,并且,是在不增加管委会现金支出的前提下,陆处长觉得,这样的合作,管委会会不会感兴趣?”
“不增加现金支出?”陆家明心头一跳,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句话里的核心信息,眼神瞬间锐利起来,“王副总,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王奎山没有再卖关子,他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份装订精美的文件夹,轻轻推到了陆家明面前。
“陆处长,这是我们远风集团,为支持浦东新区动迁安置工作,专门草拟的一份‘实物置换合作方案’,请您过目。”
“实物置换?”陆家明拿起文件夹,当他看到封面上那一行清晰的黑体字时,瞳孔骤然收缩。
他快速翻开文件,里面的内容让他越看越心惊,呼吸也变得越来越急促。
这份方案的核心逻辑,简单粗暴得令人难以置信——远风集团计划向浦东新区管委会,提供总价值数亿元的优质家电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市场上最紧俏的远风牌电风扇、高档电饭煲等等,作为动迁补偿方案的一部分,用以实物形式发放给动迁户。
而作为回报,远风集团希望以这批实物产品的市场评估总价,在浦东的核心区域,置换等值的、用于商业和技术综合体开发的建设用地!
用电风扇、电饭煲……换土地?!
而且是浦东核心区的土地?!
陆家明的大脑“嗡”的一声,整个人都懵了。他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手指甚至有些微微颤抖。他以为自己看错了,但那一行行清晰的文字,一个个精确的数字,都在告诉他,这一切都是真的。
这太疯狂了!这太不可思议了!
然而,当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抛开那石破天惊的第一印象,仔细去咀嚼方案中的逻辑时,一股寒意伴随着极致的兴奋,从他的脊椎骨直冲天灵盖!
他猛地抬起头,死死地盯着王奎山,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沙哑:“你们……你们是说,用这些家电,作为给动迁户的补偿品?”
“是的。”王奎山平静地点点头,“陆处长,您比我更了解sh市民。在如今这个年代,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动迁时除了拿到一笔补偿款,还能额外分到一台全新的、在商店里要凭票排队都买不到的远风牌电风扇,再加一台能让全家人吃上香喷喷米饭的高档电饭煲,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什么?
陆家明的心脏狂跳起来!
这意味着面子!意味着生活品质的飞跃!意味着比邻居亲戚家更时髦、更现代化的生活!这份吸引力,对于那些在旧房子里住了大半辈子的普通市民而言,其冲击力甚至不亚于几百上千块的现金!
管委会的补偿方案,瞬间从冷冰冰的数字,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
“这……这确实……”陆家明感觉自己的喉咙发干。
王奎山继续不疾不徐地说道:“对于管委会而言,第一,你们几乎没有动用宝贵的现金流,就提升了补偿方案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动迁工作的阻力,安抚了民心。这是不是一份实打实的政绩?”
“第二,你们引入了我们远风集团。我们不仅是来拿地的,更是来投资建设的。我们计划在浦东建立华东总部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这对于后续的招商引资,是不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样板工程?”
“而对于我们远风集团,”王奎山坦然道,“我们也并非是在占政府的便宜。我们用自己生产的产品,盘活了产能和库存,换取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根基。我们深度参与到浦东大开发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将我们的品牌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未来紧紧捆绑在一起。几十万台远风家电进入浦东的千家万户,这是任何广告都无法比拟的品牌效应。这是一场对政府、对百姓、对企业,三方都有巨大利好的合作。陆处长,您觉得呢?”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陆家明呆呆地坐在沙发上,手中的那份方案仿佛有千斤重。他脑海里不断回响着王奎山的话,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将他原有的思维定式炸得粉碎。
阳谋!
这绝对是一场无可挑剔的阳谋!
它精准地切中了管委会缺钱的痛点,切中了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痒点,也满足了远风集团自身发展的需求。整个计划逻辑闭环,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