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远风精神,技术员的誓言!
杨明带着满脸的亢奋离开了办公室,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秦奋嘴角的笑意缓缓收敛,目光重新落回桌上那份刚刚草拟的组织架构调整方案上。两大核心部门,如两枚刚刚落下的棋子,看似突兀,实则早已在他心中酝酿许久。
“战略投资与海外事业部”,是远风集团的“矛”,它的使命是主动出击,用资本和市场,去掠夺、去整合全世界最优质的技术资源,为这艘巨轮抢占未来的航道。
“信息管理与系统工程部”,则是远风集团的“神经网络”,它的使命是向内扎根,用数据和算法,去编织一张覆盖全球的、高效精准的管理巨网,为这艘巨轮提供最强大的动力核心与最敏锐的感知。
而徐致远和林岚这五个年轻人,就是他为这个骨架注入的第一缕新鲜血液。但血液要能奔腾,就必须融入整个循环体系。
秦奋拿起电话,拨通了技术研发中心的内线。
“李总监,赵副总监,请你们马上到我办公室来。另外,通知王小虎、张巧玲,凡是技术研发中心的核心骨干,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到中心会议室开会,我五分钟后到。”
电话那头的李大柱和赵援朝能清晰地感觉到,秦董的语气平静,但平静之下,是即将掀起的又一轮滔天巨浪!
……
五分钟后,远风集团技术研发中心的小会议室里,气氛严肃而又充满了期待。
李大柱、赵援朝、孙国华、王小虎、张巧玲……这些从红星农机厂时代就一路追随秦奋,亲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奇迹的元老骨干们,此刻齐聚一堂。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秦奋身后的那五个略显局促的年轻人身上。
这五个年轻人,正是刚刚办完入职手续的徐致远和林岚等人。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五位是集团刚刚从各大高校特招的应届毕业生,也是我们‘梧桐计划’的第一批硕果。”秦奋的声音温和有力,“从今天起,他们就是我们技术研发中心的新同事,新战友。”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大柱等人看着这些年轻人,眼神里充满了善意和好奇。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叫“天之骄子”,但他们知道,能被秦董亲自面试并委以重任的,绝非等闲之辈。
“徐致远,关外工业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林岚,金陵大学计算机系……”秦奋逐一介绍,每介绍一个,都会点出其专业方向。
“从今天起,徐致远和另外两位机械专业的同志,划归刘总监和李总监麾下,直接参与‘战略投资与海外事业部’前期技术评估课题组,你们的第一个课题,就是我昨天提到的,高性能伺服电机!”
“林岚和另一位计算机系的同志,划归赵援朝同志麾下,加入新成立的‘信息管理与系统工程部’,你们的第一个课题,就是集团全流程数据化建模!”
简短的任命,清晰无比。
秦奋没有给他们太多寒暄的时间,直接带着所有人,走进了研发中心的心脏地带——精密机械实验室和那间恒温恒湿、被严格保护起来的机房。
当徐致远亲眼看到那台从德国进口的、精度达到0.001毫米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时,他整个人都呆住了。这种代表着世界顶尖水平的工业母机,他只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见过图片!而现在,它就活生生地矗立在自己面前!
而当林岚隔着厚厚的玻璃,看到那两台安静运行的iBm370大型计算机,以及旁边一排排整齐的磁带机时,她的呼吸几乎停止了。这哪里是“两台电脑”,这分明就是一个小型的计算中心!是她梦寐以求的、可以施展毕生所学的战场!
“怎么样?”秦奋看着他们震惊的表情,微笑着问道,“这里的设备,比起你们大学的实验室,如何?”
“秦董……”徐致远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他扶了扶眼镜,脸颊涨得通红,“这……这已经不是实验室了,这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殿堂!”
他身旁的几个同学也连连点头,眼神里充满了震撼和狂热。他们原以为,来到一个县城企业,硬件条件上总要打些折扣,却万万没想到,远风的研发投入,竟然已经奢侈到了这种令人发指的程度!
秦奋笑了笑,转头看向李大柱和王小虎他们,说道:“这些设备,是我们远风的家底,也是我们挑战世界顶尖技术的武器。但是,光有武器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使用武器的人。”
他顿了顿,目光在老员工和新员工的脸上一一扫过。
“李总监,你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知道每一个零件的脾气,每一道工艺的窍门。徐致远同学,你们有最前沿的理论知识,最系统的科学方法。新与旧,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将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李大柱重重地点了点头,他看着徐致远,眼神里没有丝毫排斥,反而充满了期待。他拍了拍身边一台正在调试的实验设备,朴实地说道:“徐同学,你们是大学生,有文化,脑子活。我们这帮老师傅,就是手上的活儿熟练点。以后,你们出点子,我们动手干!只要能搞出比外国佬更牛的东西,怎么都行!”
这番质朴而真诚的话,瞬间打消了徐致远等人心中最后一丝的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