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79章 消费者用脚投票,远风再创辉煌(第2页)

他用了一个比喻:“顾客,他们是会用脚投票的。他们愿意花更多的钱,选择更可靠、更让人放心的产品。他们对品牌的信任,才是咱们远风最宝贵的财富。”

“咱们砸掉那三百台产品,是为了重建这种信任。而建设这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要让这种信任,不再建立在秦奋这个厂长个人的承诺上,不再建立在某几个老师傅的经验上,而是建立在远风这个庞大的,精密运转的机器本身!”

秦奋的声音逐渐激昂:“机器永远不会疲倦,不会敷衍,不会被感情和私利左右。体系就是这台伟大机器的‘操作系统’和‘基因’。它能确保远风生产出来的每一粒hs材料、每一个水泵零件、每一台农机,都是按照最严格的标准制造出来的,是可以追溯源头、明确责任的!”

“到时候,远风的产品,就代表着极致的可靠和安心。消费者会用最直接的行动——购买和口碑——来支持我们。销量会告诉所有人,什么才是真正的‘辉煌’!”

王奎山听得血脉偾张。他看着秦奋,似乎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那不是靠政策倾斜,不是靠拼命加班,不是靠简单的低价竞争,而是靠一种内在的、强大的、科学的力量在推动工厂前进。

他想象着秦奋描绘的场景:远风的产品摆在全国各地的柜台上,乃至未来的国际市场上,被顾客毫不犹豫地选择,因为他们认准了“远风”那个牌子,认准了牌子背后代表的稳定、耐用、好用!

“秦厂长,我、我明白了!”王奎山激动得脸颊泛红,“您说的太对了!以前咱们就是靠拼命,靠厂子人实在。可这就像打仗,靠个人的勇猛冲锋,打不长久,也打不了硬仗!您说的体系,就像是咱们的后勤、是咱们的指挥部、是咱们的纪律!有了这个,咱们远风才能真正在市场里,在将来的国际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的光芒更加坚定:“您放心!我王奎山别的没本事,可眼睛是雪亮的!我也豁出去了这张老脸,就算跑断腿,挖地三尺,也一定帮您把这个人给找出来!”

秦奋看着老副厂长此刻焕发出来的斗志,心中微暖。他一直知道王奎山是靠谱的,这种时候,需要的就是这种绝对的信任和执行力。

“好!”秦奋走向办公桌,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递给王奎山,“这个人选,咱们接下来要仔细研究。从厂内有没有潜力股可以培养,到如何去外面物色,都要尽快拿出方案。”

“我脑子里有一些构建体系的初步想法和框架,回头跟你详细说,你可以提前做些准备。比如,可以先让几个技术骨干,比如巧玲、援朝他们,找些能找到的质量管理方面的资料看看,先有个概念。”秦奋随口提道,其实他心里的“资料”和“概念”,远超这个时代的纸面文件。

他把笔记本放在办公桌上,用笔尖点了点本子首页空白的地方:“但最关键的,还是这个‘一把手’。他是这个体系的灵魂,是改革的旗帜。他得有能力凝聚大家,带领大家去啃这块硬骨头。”

“您放心,我回去立刻开始琢磨,先列个名单,从咱们现有的年轻人里看看有没有苗子,同时发动关系,看看能不能从外面打听到这方面的人才!”王奎山双手接过笔记本,沉甸甸的本子仿佛一份军令状。

“行,这件事越快越好。”秦奋站直身体,语气缓和了一些,但眼中的紧迫并未消退,“奎山,咱们远风这次是真正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不仅要有更硬的产品,更要有更强的体质和更健康的肌体。这套质量体系,就是咱们的‘金钟罩铁布衫’,也是咱们能持续创新的‘动力源’。”

“我相信,只要咱们把体系建起来,把质量真正做到极致,消费者就会用最热情的方式回应我们——用他们的钱袋子投票,让远风的名字,响彻全国,响彻世界!”

王奎山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步伐急促而坚定。他脑子里已经开始进行一场无声的扫描和评估。谁?究竟谁能担此重任?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个亲手打造远风辉煌未来的绝佳机会!他必须为秦厂长,为远风,为自己,找到这个人!

秦奋望着王奎山离去的方向,心中盘旋着无数关于体系建设的具体细节:流程图、标准手册、审计表格、数据分析工具、持续改进循环……那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工程。iso的标准固然是好用的招牌和基础,但在他看来,那只是二十年后才逐渐完善并普及的入门级框架。他要建立的,是能应对未来更复杂竞争、更快速技术迭代、全球化供应链挑战的高级版本。

这需要人才,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人才。懂技术的基石,懂管理的骨架,懂流程的血脉,懂数据的大脑,以及最重要的——那个能将所有这些拧成一股绳,并注入灵魂的领导者。这个找人的过程,本身就是体系建设的第一道难关。

他微闭双眼,脑海里浮现出系统面板上关于“企业高级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无数条目和分支。那里面有完整的解决方案,有最优路径,有未来无数实践证明有效的经验。这一切都蕴藏在他脑海里,是他最大的依仗,也是他孤独的战场。

他必须把脑海中冰冷的逻辑和数据,转化为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转化为远风人能够执行的制度,转化为一种新的信仰。就像hs材料一样,理论再先进,也得靠厂子的人一炉一炉烧出来,一吨一吨做出来,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质量体系也一样,得靠远风三千多号人,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走,一个螺丝一个螺丝地拧,一份记录一份记录地填,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这场仗,很难,但他秦奋,从没打过退堂鼓。

秦奋再次拿起那张白纸,笔尖悬停在“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几个字上。

谁?这个名字,决定了远风腾飞的高度。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拨通了内线电话。

“奎山,我再想想,关于这个负责人,我可能有个初步的想法……”他决定不再完全依照传统思路去等待外部人才,远风的未来,还得是自己人最可靠。也许,需要一个有潜力、有激情、并且绝对信任自己理念的年轻人,再配上足够的资源和老同志的辅佐,才能快速成长起来,成为这套“远风版本”体系的开创者。

而这个人选,或许就在他脑海中那份远风骨干名单里,只是需要重新定位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