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79章 消费者用脚投票,远风再创辉煌

王奎山快步走进办公室,虽然不解秦奋为何去而复返,但眼神中的急迫感更甚,显然心里已经开始思考具体的执行问题。他重新坐下,等待着秦奋的指示。

“奎山,坐下说。”秦奋示意他放松。

“秦厂长,您还有什么指示?”王奎山坐得笔直,难掩内心的激动。他现在完全认识到,秦奋说的不是一次临时的整顿,而是要彻底改变这座工厂的肌体和灵魂。

“刚刚说到,质量管理部门直接向我负责,职责是设计、运行和维护整个体系,推动持续改进。”秦奋开门见山,“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得尽快定下来。”

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几分,显得格外严肃:“这个人,肩上的担子,比其他任何一个部门的负责人都要重。”

王奎山神情凝重,点头表示理解。

“他不仅仅要懂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更要懂咱们农机行业的特点,懂远风的实际情况。”秦奋继续说道,“而且,他得有魄力。体系建设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习惯的惰性,老观念的抵触,甚至还有心怀不轨的人试图钻空子。他得有足够的眼光和原则,能看到问题,敢于揭露问题,并且有能力推动解决问题。”

“他要的是能够设计流程、制定规范、组织审核,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够把‘质量就是生命线’的理念,真正地,通过制度和流程,刻进每一个远风人的骨子里。”秦奋眼神锐利,“这样一个人,不好找。”

王奎山深以为然。他心里已经过了一遍厂里现有的干部职工名单。

“厂长,您看……技术科的老李,技术是没得说,对产品、对材料了如指掌,但管这么一套体系,跟管技术不一样啊……”他迟疑着说出第一个人选,又自己否定了。

“没错,李大柱要带着技术科攻克难关,hs系列、柴油机、将来的各种新产品,都需要他在技术上压阵。”秦奋肯定了李大柱的能力,但也指出了不适合这个位置的原因,“他的技术是咱们体系技术内容的基石,是体系硬骨头的设计师,但不是体系这个‘操作系统’的架构师和运维总监。”

“那孙师傅呢?老模具专家了,对生产工艺要求高得很。”王奎山又提了一个名字。

“孙师傅是国宝级的老技师,咱们的工装夹具、设备的改造,都离不开他。他代表的是技艺、是精准,是体系在生产一线的‘工具’和‘标准执行样本’。”秦奋摇头,“但质量管理部负责人需要的,是更高的视野、更强的组织协调和推动变革能力。”

“刘栓柱?他在仓库和物流上管得不错,对流程比较熟悉……”王奎山一个个筛过去。

“栓柱踏实肯干,忠诚可靠,但他现在负责物流和仓库,等上海分公司和深圳那边铺开,可能还得让他去挑大头。”秦奋说,“他更适合做体系在具体环节的‘执行者’,而不是这个体系的总设计师和监督者。”

“那……张巧玲呢?小姑娘,技术挺有灵气,外语也好,现在跟着处理外贸上的事儿……”王奎山想到了张巧玲,对秦奋口中的“体系”概念,似乎这个年轻人更能接受。

“巧玲是个人才,非常有潜力。”秦奋点头,“她在材料研发上的贡献很大,也在快速学习国际贸易和现代化管理。未来肯定能独当一面,甚至可能要负责咱们新的研发方向或是国际合作。但现在让她来负责搭建全新体系,可能还有点早,需要更多历练。”

“那财务科的老王呢?”王奎山又问。

“老王是个好会计,管钱细致。”秦奋笑了笑,“但他管的是数字,不是流程和方法。体系建设需要财务配合,但不是由财务来主导。”

王奎山听完,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厂子里能人不少,有技术的、有管理的、有老资格的,可是秦厂长要求的这个质量体系负责人,似乎把所有人的长处都揉在了一起,还额外要求了视野、决心和魄力。

“秦厂长,这么说来……厂里现有的人,好像都差了那么点意思,或者说,他们在现有位置上发挥的作用更大?”王奎山有些犯难,“那这个人选,从哪里找呢?”

秦奋手指再次轻叩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这就是他心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凭远风现在的条件,要吸引到一个拥有现代化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难如登天。这类人才,即便有,也是藏在大城市最顶尖的国营大厂、研究所,或者刚刚冒头的外资企业里,根本不是小小的远风制造能挖得动的。

但他的脑海里,拥有的是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可能性。系统里关于企业管理的模块,不仅仅提供了方法,还提供了全球人才库的部分信息,只是找到并联络上这些人需要现实的手段和机缘。

“厂里现有的骨干都是好样的,他们是这个体系不同环节未来的中坚力量,是体系建立后的执行者和维护者。”秦奋肯定了大家的价值,也回应了王奎山的困境,“但要搭框架、定方向,这个人需要更全面、更专业的知识背景和更大的格局。”

他不再绕弯子,明确了思路:“我们需要从外面找人。找一个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最好还对质量管理模式有所了解,并且有足够闯劲和原则的人。”

“外面找?”王奎山瞪大了眼睛,“这种人,城里的大厂都抢着要吧,咱们……咱们这样的小厂子,能吸引到吗?”

“所以要放出点不一样的条件,给出足够的诚意和平台。”秦奋说,“钱不是问题,职称、级别也不是问题。关键是要让他看到,在远风这个地方,不是循规蹈矩,而是有机会真正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是用最先进的理念,打造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一流的工厂!”

他重新站起身,走到窗边,看向远处朦胧的工厂轮廓。

“这次的质量危机,让咱们厂摔了个大跟头。疼,但摔醒了。”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沉重的力量,“以前咱们是摸着石头过河,靠技术先进产品过硬闯市场,但管理是短板。这次腐败团伙的事也好,产品质量波动的事也好,归根结底是管理的漏洞,是没有一套严密有效的体系在罩着。”

“现在,我们就是要补上这块短板,而且要直接对标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模式。”秦奋转身,眼神灼灼看向王奎山,“你想想,当咱们远风的产品不仅性能遥遥领先,而且质量稳定如一,每一台都是精品,每一位顾客都放心满意,口碑相传……那时候的市场会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