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63章 渠道为王,决胜终端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速扩散。不仅仅是在远风制造内沸腾,很快,以凤栖县为中心,一股前所未有的热度开始弥漫。

秦奋在会议上提出的“经销商大会”概念,就像一道闪电,瞬间击穿了人们固有对国营企业销售模式的认知。在那个年代,大部分国营厂子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产品靠计划分配,卖货靠供销社层层下拨,或者顶多自己派几个业务员风餐露宿跑断腿,在各地商场门口摆个摊,敲锣打鼓吆喝两嗓子。像红星厂这样,主动、正式地邀请全国各地的“个体户”,把他们请到一个县城里开会,闻所未闻!

然而,正是这种“闻所未闻”,恰恰带着一股破旧立新的巨大吸引力。

“远风水泵、远风电风扇,那是真火啊!市里那边的朋友都说了,供销社的货,市里留着自己卖都不够,根本压不下来给县里、

“何止电话,电报传真堆成山!我估摸着,真想跟咱们合作的,少说也得上千家!”

业务科的小王,虽然嗓子哑得几乎说不出话,但眼睛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以前出去跑业务,得看人家脸色,点头哈腰。现在,他是坐在金山上,全国各地的潜在客户都在等着他发出的信号。

厂子里的氛围彻底变了。前几天的焦虑和疲惫还在,但被一股更强烈的、叫做“希望”和“前程”的情绪所取代。每一个赶工的工人,每一个伏案的技术员,每一个接电话的业务员,都觉得自己不是在为了一口饭而重复劳动,而是在参与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厂长回来了,带来了方向,带来了干劲!

秦奋没有辜负这份期待。会议结束后,整个红星农机厂,乃至整个凤栖县,都进入了高速运转模式。

王奎山副厂长顾不上休息,当天下午就带着刘干事直奔县政府。这次汇报,县领导们听得那叫一个振奋!市委陈书记和马市长的高度重视,业务科堆成山的订单,还有那期《大众电影》——这可不仅仅是一个县办小厂的产品火了,这是响应国家号召,是展现中国制造的实力,是提振民族工业自信最鲜活的例子啊!

县里立刻把这场经销商大会提升到“凤栖县重点招商引资和品牌推广活动”的规格。用地审批、电力增容、道路硬化、甚至包括与铁路、公路部门协调人员运输,全部开启绿色通道。县革委会主任亲自出马协调,确保红星厂的各项需求得到最快响应。王奎山在县里和市里之间来回奔波,每天睡眠不足五个小时,但他精神头却好得像是年轻了二十岁。这哪里是磨嘴皮子,这是在为红星厂,为凤栖县,描绘未来宏伟蓝图啊!每次看到县领导市领导那赞许的眼神,听到他们对秦奋和红星厂的肯定,他都感到一股由衷的骄傲和力量。

刘干事则负责更具体的落地工作。凤栖县虽然是个小县城,县委招待所是最好的住宿条件,也只有不到五十个房间,远不能满足需求。县里最好的饭店包了下来,但招待能力依然有限。刘干事带着人,又是联系县电影院的会议厅,又是协调县城的其他小旅社、部队招待所,甚至考虑发动县里有条件的人家接待部分代表。虽然条件确实简陋,比不上大城市,但刘干事和负责接待的同志们决心要用十二分的诚意让远道而来的客商感受到红星厂的热情和重视。“咱们不能让人来了,觉得咱们红星厂接待不行,丢了远风的脸!”刘干事拍着胸脯向秦奋保证。

厂区这边,生产保障小组在刘副厂长和李顺才的带领下,像是蚂蚁搬家一样忙碌。优化排班只是第一步,如何在现有设备超负荷运转的同时,保证质量和工人安全,才是最大的挑战。他们重新规划了车间的物流路线,增加了巡检频次。李顺才亲自带队,把厂子里所有能用的、还能修修再用的老机床、老设备都挖了出来,想方设法在不影响主生产线的情况下,开辟一些辅助环节,比如多几台简易的钻床、砂轮机,分担一下压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老李!”刘建国一边喊着,一边又扑到设备前,研究如何让一台老冲床的速度再快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他们心里清楚,现阶段的产能对海量订单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作为生产部门,他们不能拖后腿,更要拿出最好的状态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客人——他们是来买货的,得让他们看到红星厂是有真本事、有生产潜力的!

技术科办公室里,灯火通明。李大柱、赵援朝、张巧玲、王小虎以及技师老孙,围着摊开的图纸和材料样本,烟头摞了半截烟灰缸。新生产线的选型至关重要,关系到未来几年的产能爬升速度。他们需要根据秦奋提的需求——产能、自动化程度、对原材料的适应性等——在有限的资料和经验中找出最优解。

“这个型号的注塑机,是不是太大了点?咱们首批上这玩意儿,工人操作得培训很久……”

“但是它的精度高啊!而且扩展性好,以后上更精密的注塑件能用得上!”赵援朝推了推眼镜,争辩着。张巧玲则在翻阅一些外文资料,查找国外同类设备的性能参数。

“秦厂长说,咱们要有国际视野。一步到位可能不现实,但选型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得看未来的发展方向。”王小虎则拿着两块材料样本,一块是市里冶金局协调来的钢材,一块是他们自己生产的hs系列材料,皱着眉头计算着成本和性能差异,琢磨如何在技术讲解中把这些“干货”讲得既专业又通俗,让那些只关心能不能赚钱的经销商也能听懂。

“得让他们知道,咱们远风的东西,好!经得起折腾!而且,咱们厂不光会造,还会研发!”孙国华老技师默默地听着他们的讨论,关键时刻点出技术细节中的盲点,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