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订单爆棚,供不应求(第2页)
李顺才则忧心忡忡地看着不断涌入的订单传真,“还有品控。这么大的量,工人加班加点,机器损耗也大,可不能为了赶货坏了远风的招牌!”
王奎山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大家说的是事实。秦奋的广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这成功带来的巨大机遇,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将红星厂一举推向全国,就要看他们如何应对这“幸福的烦恼”——订单爆棚与产能不足之间的巨大矛盾。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是秦奋,从Bj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了。他背着简单的行囊,手里依然宝贝地提着那个文件袋,但脸上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他不止搞定了广告,还完成了注册商标的任务。
“厂长!”
“秦厂长回来了!”
屋子里的人齐刷刷地站起来,期盼的目光集中在他身上。他们已经知道广告成功的事情,但接下来的路怎么走,还得秦奋来拿主意。
秦奋走到屋子中央,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电报和记录本,看着大家焦急而又兴奋的脸,心中涌过一阵复杂的情绪。他知道会火,但没想到会火得这么快,这么彻底。这像是一场预料之中的海啸,但浪头比他想的要高百倍。
“大家辛苦了。”秦奋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带着一股力量。“我都知道了。广告的效果,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
“不是好,是太好了,厂长!”李大柱急切地说,“订单多得吓人啊!业务科那边的电话都打爆了!”
刘栓柱紧跟着接口,“可咱们厂子就这么大,机器也就那些,工人也都满负荷了,根本生产不过来啊!”
秦奋点了点头,示意大家坐下。他走到王奎山的座位旁,接过那本翻得有些卷边、露出了远风广告彩页的《大众电影》。他的目光扫过那熟悉的画面,扫过那句标语,心中生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这不仅仅是一幅广告,它是时代情绪的载体,它连接了普通人的情感与国家发展的脉搏。
“我知道产能是最大的问题。”秦奋放下杂志,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个人,“但是,机会来了,就绝没有放过的道理。这是远风、是我们红星农机厂,走向全国、成为真正大品牌的最好时机!”
他定了定神,语气变得坚定而有力:“目前的困境是暂时的。订单多,说明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的理念被全国人民认可。这比什么宣传都有用!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第一,质量决不能因为量大而打折扣!”
他强调这一点时,目光严厉地扫过刘副厂长和李顺才。他深知,这个时候如果因为赶货出了质量问题,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口碑会瞬间崩塌。
“第二,”秦奋继续说,“要立刻着手扩大生产。这批订单只是个开始,远风这个品牌,未来还有巨大的潜力。”他没有笼统地说扩大生产,而是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系统根据当前情况推演出的几种最优扩张方案。但他表面上只是皱眉沉思,仿佛在进行艰难的计算和规划。
“设备、厂房、工人……这都需要时间啊厂长!”刘干事忧心忡忡地说,“而且钱从哪儿来?咱们手里流动资金虽然比以前多了不少,可建个新厂房、买新设备,那可是天文数字!”
秦奋看向刘干事,露出一丝胸有成竹的微笑:“钱不是问题。现在的远风,手里握着的订单就是最好的硬通货。我们可以和银行谈,和各地供销社谈,预收款、信用证……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前世身为总工程师和企业高管,深谙资本运作和融资之道,再加上系统偶尔灌输的超前金融知识,他知道如何在这种时候最大化利用自己的优势。
“王厂长,”秦奋看向王奎山,“扩建的事情,必须马上启动。我们需要一套更现代化的生产线,更大的厂房,更多、更熟练的工人。厂里的骨干,包括老李、刘栓柱,以及援朝、巧玲他们,要立刻投入到新生产线的设计和选型、人员培训中去。”
听到自己的名字,李大柱、刘栓柱、张巧玲和赵援朝都挺直了腰板,脸上充满了被委以重任的荣光和干劲。
“老李,你负责协调生产和技术团队,确保现有订单的生产质量和效率。”秦奋对李顺才说,“老刘,你负责采购,想尽一切办法,哪怕去省城、去上海,也要把原材料搞到手。我们现在有订单有钱,说话硬气!”
“王厂长,你负责和县里、市里沟通,”秦奋对王奎山说,“这么大的订单量,咱们红星厂的发展,已经是带动地方经济、增加就业的大好事。我相信上面会给予支持。用地审批、水电供应,这些都要靠您去协调。”
王奎山郑重地点头,“你放心,秦厂长,我这就去办!”
秦奋目光转向业务科方向,尽管看不见具体人,但他知道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务科的同志更辛苦。但这是甜蜜的负担。记录好所有订单,梳理优先级。短期内咱们不可能满足所有需求,但要清晰地把情况告知对方,保持沟通,不要因为忙乱而失信。”
他规划性地,也是带着安抚性地说道:“接下来,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扩大规模,提高产能。同时,我们也要开始在全国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不能只靠上门找咱们。要让远风的产品,能方便地送到每一个需要它的中国人手中。”
这句话,预示着红星厂即将从一个区域性的小厂,蜕变为一个拥有全国性渠道和网络的大型企业。
“所以,接下来只会更忙,会更累。”秦奋的语气带着鼓励,“但是,我们是在为远风的腾飞而忙,为中国制造的崛起而累!想想看,以后全国人民提起水泵、提起电风扇,想到的都是咱们红星厂的远风!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他顿了顿,看向每个人的眼睛,“我知道大家有信心,有干劲。我这次回来,不是来休息的。我是和大家一起,迎战这场硬仗的!扩建计划,三天内我要看到初步方案!采购计划,立刻启动!生产排期,重新优化!我们,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