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79章 名利双收,风头无两(第2页)

“第二,质量为本,品牌致胜。我们要将‘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贯彻到底,建立完善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追求零缺陷。同时,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星辰制造’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争取成为国内工具机和精密模具领域的二线知名品牌,并逐步向一线品牌迈进。”

“第三,内强管理,外拓市场。继续深化内部管理改革,优化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在国内市场,我们要以红星市为中心,辐射周边省份,并逐步在华东、华南等重点经济区域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在国际市场,要积极利用各种渠道,稳步拓展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争取出口额逐年增长。”

“第四,人才为基,文化铸魂。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保留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忠诚度的员工队伍。同时,要逐步构建具有星辰特色的企业文化,用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凝聚人心,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归属感。我希望星辰厂不仅是一个生产产品的地方,更是一个成就人才、实现梦想的平台。”

秦奋的这番话,清晰地勾勒出了星辰厂未来几年的发展蓝图,也点燃了在场每一个人的激情。特别是他提到的“数控技术”、“自动化”、“品牌”、“企业文化”等词汇,虽然对很多人来说还比较新鲜,但却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野和格局。

“秦厂长,您说的这些目标,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激动地说道,“特别是数控机床,要是我们厂真能搞出来,那可就太牛了!”

“是啊,秦厂长,您就说怎么干吧,我们都听您的!”一位老师傅也表态道。

秦奋微笑着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目标是宏伟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我们全体星辰人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接下来,我们要将这些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年度计划和行动方案,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头上。”

研讨会一直开到傍晚才结束。散会后,秦奋的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他将白天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自己的思考,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开始着手制定更为具体的1990年发展规划。

“系统,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秦奋在心中问道。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宿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企业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需要宿主结合企业实际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提炼和阐述。】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的制度是企业文化落地的保障,要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塑造良好工作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互相信任的工作氛围。】

【4.加强员工培训与沟通:通过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和素养,通过有效沟通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5.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表彰和宣传在践行企业文化方面表现突出的员工和团队,形成示范效应。】

【6.组织文化活动,增强凝聚力:通过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提示:企业文化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潜移默化。宿主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自身的言行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秦奋仔细地思考着系统的建议,心中渐渐有了谱。他决定先从提炼星辰厂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入手,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和宣传中。他还计划成立一个由周雅芳牵头,各部门派人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小组,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推进。

九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悄然而至。虽然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治理整顿尚未完全结束,但一些积极的信号已经开始出现。市场需求有所回暖,投资意愿有所增强,整个社会的氛围也比去年年底时活跃了不少。

星辰机械厂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片繁忙的景象。刘小虎带领的销售团队捷报频传,不仅国内订单稳步增长,通过沪市那家进出口公司的渠道,他们还接到了第一批来自泰国的工具机订单,虽然数量不多,只有五台,但意义重大,标志着“星辰制造”正式迈出了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孙建国和钱保国主持的研发团队,也在精密平面磨床的样机试制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预计很快就能小批量生产并推向市场。同时,他们关于经济型数控系统的预研工作也悄然启动,虽然面临着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料匮乏等多重困难,但团队成员们都充满了攻坚克难的决心。

一切都在朝着秦奋规划的方向稳步前进。站在九十年代初的门槛上,他眺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豪情。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正等待着他和他的星辰厂去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他知道,前方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凭借着领先时代的认知、日益壮大的团队和不断升级的系统助力,他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带领星辰厂在这场时代的洪流中乘风破浪,最终成为真正的工业霸主。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秦奋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个时代特有的脉搏,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一个崭新的十年,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正在他面前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