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70章 进出口经营权,到手!

二分厂那间刚刚粉刷过、还带着石灰味的会议室里,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却又隐隐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廉价的茶叶在搪瓷缸子里反复冲泡,已经淡得看不出颜色。

秦奋坐在主位,他的面前摊开着那几页写满了字的笔记本。孙建国、老刘、李卫东、周雅芳,还有因为技术和责任心被秦奋破格提拔、第一次参加这种核心会议而显得有些拘谨的钱保国,围坐在一张陈旧的长条桌旁。

“……所以,这就是我对咱们星辰机械厂未来五年的一个初步设想。”秦奋的声音带着一丝熬夜后的沙哑,但目光清亮,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叫它‘星辰一号五年计划’。目标很明确,五年内,我们要把星辰厂,从现在这个刚刚整合、还有些混乱的摊子,打造成一个年产值过千万,技术领先,管理规范,在精密工具磨床领域叫得响名号的现代化企业!”

年产值过千万!

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会议室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老刘第一个倒吸一口凉气,激动地一拍大腿:“我的乖乖!千万!厂长,这……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点?”他不是不相信秦奋,只是这个数字,对于他们这些刚从国营厂出来,或者还在国营厂思维里打转的人来说,冲击力实在太强了。要知道,现在厂里两个摊子加起来,一年能有个百来万的销售额,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孙建国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厂长,目标是鼓舞人心的。产能提升方面,努努力,设备跟上,人员培训到位,年产三千台磨床,理论上不是不可能。但技术研发这块,挑战很大。新产品开发,尤其是涉及数控领域,投入大,周期长,风险也高。我们现在技术底子还很薄,人才更是缺口巨大。”

钱保国一直低着头,此刻也忍不住抬起头,用他那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说道:“孙工说得对。搞研发,不是光有图纸就行的,得有好的设备做实验,得有高水平的师傅反复调试。厂长您说的那个研发投入比例,听着是不少,但真要搞出名堂,怕还是不够。而且,好苗子难找啊,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愿意踏踏实实学技术的。”

李卫东关注点则不同:“人多了,摊子大了,管理难度成倍增加。尤其二分厂这边,老工人思想观念转变还需要时间。生产任务一重,安全问题、质量问题、工人之间的矛盾,都容易冒头。制度要硬,执行要严,不然就是一盘散沙。”

周雅芳拿着笔,在小本子上快速记录着,秀气的眉头微微蹙起:“厂长,五年计划的投入是巨大的。设备购置、研发投入、销售网络建设、人员工资增长……初步估算,未来五年,我们至少需要投入……数百万的资金。我们目前的利润增长,能不能支撑这么大的投入?银行贷款能批下来多少?资金链一旦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奋过后,更多的是冷静的分析和对困难的预估。这正是秦奋想要的效果。他不怕大家提问题,就怕大家盲目乐观或者毫无反应。

秦奋耐心地听着,不时点头,或者追问几句。等大家发言告一段落,他才开口总结道:“大家提的困难和问题,都非常实际,也都在我的预料之中。这个计划,不是我一个人拍脑袋想出来的,它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具体的实施步骤、资源配置、风险应对,都需要我们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细化,去落实。”

“产能提升,我们分阶段进行,设备改造和购置同步推进,不能一口吃成胖子。”

“技术研发,我们先聚焦现有产品的改进和升级,确保‘星辰一号’的领先地位不动摇。新产品开发,可以先从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市场需求明确的领域入手,比如孙工之前提过的精密平磨,或者是一些专用设备的定制化改造。数控是方向,但我们可以先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成熟技术开始,比如先搞数显改造,积累经验。”

“市场拓展,初期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方式,比如在重点区域寻找有实力的代理商合作,减少前期投入。外贸要继续抓,那是我们重要的利润来源和获取先进技术信息的窗口。”

“人才问题,‘外引’和‘内培’要结合。我们可以提高待遇,去大城市的研究所、大厂挖人。更重要的是内部培养,给年轻人机会,让老师傅带徒弟,形成人才梯队。钱师傅,以后厂里的技术培训和学徒管理,您要多费心。”

“管理上,架构要尽快搭起来,职责要明确。卫东,纪律必须严明,奖惩要分明,尤其是质量和安全,这是我们的生命线。同时,也要注重思想工作,让大家明白,厂子好了,个人才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