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70章 进出口经营权,到手!(第2页)

“至于资金……”秦奋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郑重,“这确实是我们未来五年最大的挑战之一。一方面,我们要狠抓生产和销售,提高利润,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银行的支持,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雅芳,财务这边要精打细算,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同时,”他加重了语气,“我们要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动向,提前做好风险防范,确保我们有足够的现金流,应对可能出现的‘冬天’。”

“冬天?”老刘有些不解,“厂长,现在形势不是一片大好吗?到处都在搞建设,我们的磨床都卖疯了,怎么会有冬天?”

秦奋笑了笑,没有直接解释,只是意味深长地说道:“市场总有潮起潮落,经济也有周期。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繁荣,要居安思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多储备点现金,总没有坏处。”

虽然秦奋没有明说,但他的话还是给在场的人心里留下了一丝警惕。

接下来的几个月,星辰机械厂这台刚刚整合完毕的机器,在“五年计划”的初步框架指引下,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两个厂区的分工协作机制初步建立。一分厂的精密机床日夜赶工,加工着“星辰一号”的心脏部件——主轴、导轨等高精度零件。二分厂则承担了大部分铸件、机身等基础部件的加工和预装配任务。修复后的老镗床不负众望,虽然精度比不上一分厂的进口货,但加工机座等大型部件效率很高,极大缓解了瓶颈。

计件工资的威力持续显现。工人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了更高的收入,大家加班加点,钻研技术,改进操作。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金属的切削声、锤子的敲击声,汇成了一曲充满力量的工业交响乐。

“星辰一号”的月产量,在一片繁忙景象中,稳步攀升,很快就突破了八十台,向着秦奋第一年目标——月产一百台,发起了冲刺。积压的订单开始被逐步消化,新的订单依旧源源不断。

技术部正式挂牌成立,孙建国担任首任部长。虽然办公室还很简陋,人员也只有寥寥数人——孙建国自己,钱保国,加上两个刚从本地技校招来的年轻技术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他们首先对“星辰一号”的图纸和工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标准化,修正了一些早期设计中不太合理的地方,固化了生产流程。同时,一个“星辰一号A型”的改进计划也提上了日程,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和稳定性,并增加一些人性化的改进,比如更好的防护罩、更方便的润滑系统等。

秦奋也兑现了承诺,批准了一笔不小的专项资金,用于购买绘图仪器、技术资料,甚至还通过特殊渠道,弄到了一台二手的进口工具显微镜,用于精密测量。这让孙建国等人兴奋不已。

秦奋根据“五年计划”的设想,正式任命了各部门的负责人。孙建国负责技术和研发。老刘因为熟悉生产流程和人员情况,被任命为生产部部长,统管两个厂区的生产调度。李卫东则担任了新成立的质检安监部部长,手握质量和安全的“尚方宝剑”。周雅芳自然是财务部部长,兼管一部分行政事务。钱保国虽然没有进入管理层,但被聘为总工程师助理兼维修车间主任,享受副部长级待遇,专攻技术难题和人才培养。

秦奋自己,则开始有意识地从日常琐事中抽身,将更多精力放在把握方向、协调资源、拓展外部关系以及……关注那些不易察觉的宏观变化上。

然而,外面却悄然酝酿着一场风雨。

……

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采购环节。老刘发现,以前还算好说话的钢材供应商,现在不仅价格一天一个样,还要求必须预付现金,甚至拿着现金都未必能提到货。

“厂长,这原材料涨得太凶了!我们产品的成本,这个月比上个月至少高了五个点!”老刘拿着采购报表,眉头拧成了疙瘩,“再这样下去,我们就算产量上去了,利润也得被吃掉一大块!”

秦奋每天都会坚持看报纸,听广播。

他还注意到,物价上涨让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一天傍晚,秦奋站在二分厂的办公室窗前,看着夕阳下依旧忙碌的厂区,心里默默地想道。

……

他之前在制定计划时强调的“现金为王”和“风险防范”,并非空穴来风。

必须尽快行动起来!

秦奋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转身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周雅芳的内线:“雅芳,你来我办公室一下。关于资金和回款的事情,我们要重新梳理一下……”

窗外,晚霞似火,映照着厂房高大的轮廓,投下长长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