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65章 釜底抽薪,日岛代表的绝望(第2页)

他掰着手指头给秦奋算账:“首先是关键零件加工。那个仿形阀,精度要求太高,阀芯阀套的配合要达到‘丝’级,还得研磨,厂里就孙工和另外两个老师傅能做,一天最多磨出来两三套合格的。还有那个液压缸,镗孔、磨内壁,也得精加工,我们那台镗床本来就旧,精度不太稳,一天也就能做四五个。”

“其次是装配调试。这玩意儿装起来容易,但要调试好,让它动作灵敏、不漏油、精度达标,也得有经验的钳工来干。现在厂里能熟练调试的,也就五六个人,一天撑死装配调试好两套。”

“还有原材料和外购件。液压泵、电机、油管接头、密封圈……这些东西我们自己不能生产,得去外面买。现在订单量一大,有些东西市场上就缺货了,或者质量不合格。采购那边的小王跑断了腿,还是经常供不上。”

老刘越说越激动:“秦厂长,您算算,我们现在满打满算,一天最多能生产出来两套‘星辰一号’!一个月顶天了也就五十套!可现在光是签了合同的订单就三十多套了,还有那么多打电话、写信来等着要货的!这怎么交货?交货期都得排到两三个月以后了!那些客户,尤其是外地的,能等那么久吗?”

秦奋静静地听着,眉头也渐渐锁紧。老刘说的都是实情。他之前虽然预料到“星辰一号”会受欢迎,但没想到市场反应会如此火爆,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和工厂的承载能力。

这就是典型的“市场供不应求”带来的“甜蜜的负担”。产品好,订单多,是好事,但如果生产能力跟不上,无法按时交付,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砸了口碑,失了信誉,那损失可就大了。

“老刘,辛苦了。”秦奋拍了拍老刘的肩膀,“你反映的情况很重要。这样,你马上召集孙工、李卫东,还有各个班组长,我们开个紧急生产会议,一起想想办法。”

半小时后,星辰机械厂简陋的会议室里,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秦奋首先通报了目前的订单情况和市场反馈,肯定了大家的努力,也指出了产能严重不足的严峻现实。

“同志们,‘星辰一号’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市场对我们的产品非常认可,订单雪片一样飞来,这证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生产能力,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如果不能按时交货,我们就会失去客户的信任,‘星辰’这两个字刚刚打响的名声,就会毁于一旦!所以,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群策群力,看看我们怎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星辰一号’的产量!”

孙建国首先发言:“秦厂长,老刘说的没错,关键瓶颈还是在精密加工和装配调试环节。仿形阀和液压缸的加工,需要精度高的设备和技术过硬的老师傅。装配调试也需要熟练工。”

李卫东补充道:“原材料和外购件供应也是个问题。特别是液压泵和电机,我们都是从市电机厂和农机修造厂那边采购,他们也是按计划生产,我们突然要这么多,他们也供应不上。密封圈的质量不稳定,经常需要我们自己返工或者挑选。”

钳工班长搓着手说:“秦厂长,我们钳工班可以加班加点,但这活儿急不来,越急越容易出错。而且人手确实不够,特别是能独立调试的熟练工。”

车工班长也说:“我们车床加工普通零件没问题,但要做那个液压缸内孔,精度要求高,废品率不低,也快不起来。”

大家七嘴八舌,把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都摆了出来。总结起来,就是三大瓶颈。关键零件加工能力不足、熟练装配调试工人短缺、外购件供应不稳定。

秦奋听着大家的发言,心里快速地盘算着。

“好,问题都摆出来了,现在我们一个一个解决。”秦奋站起身,走到墙边挂着的小黑板前,拿起粉笔。

“第一,加工能力。孙工,仿形阀的研磨,能不能再带几个徒弟出来?或者我们想想办法,能不能采购一台小型的精密磨床来代替部分手工研磨?”

“液压缸的加工,能不能改进一下工艺?或者,我们能不能把一部分精度要求相对不那么高的零件,外包给其他兄弟单位加工?”

“第二,人手问题。老刘,看看厂里还有没有其他工种的师傅,可以抽调过来,经过培训后,补充到装配调试岗位上?另外,能不能立刻开始招工?重点招有钳工、车工基础的熟练工!”

“第三,外购件。这方面我去想办法。我去跟电机厂、农机厂的领导沟通,争取让他们优先保证我们的供应。至于密封圈,我们能不能自己尝试生产?或者寻找更可靠的供应商,哪怕价格高一点?”

秦奋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要点。他的思路清晰,措施具体,让原本有些焦虑的众人,渐渐平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会议一直开到中午。大家围绕着秦奋提出的几个方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比如,孙建国提出可以简化仿形阀的部分结构,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加工难度;李卫东建议设计一套专用的检验夹具,提高装配效率和一致性;老刘则表示可以先从厂内挖掘潜力,搞个“师带徒”活动,快速培养一批能上手的装配工。

虽然产能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通过这次会议,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也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会议结束时,秦奋的目光扫过众人充满干劲的脸庞,心中也多了一份底气。他知道,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方法得当,措施到位,星辰厂一定能迈过这道坎。

他走到窗边,看着厂区门口又停下了一辆挂着外地牌照的吉普车,几个穿着干部服的人正探头探脑地向厂内张望。

新的客户又来了。

秦奋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供不应求,是挑战,更是机遇!这意味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意味着星辰厂即将迎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

而伴随发展而来的,必然是资金、管理、人才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他知道,轻松的日子结束了,接下来,将是更加严峻,也更加激动人心的扩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