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麻的雷芝 作品
第348章 经验再分享(第2页)
会议室瞬间安静。夏澜走下讲台,双手接过布袋:"您已经付过费了。"她取出石子放在投影仪下,放大后的图像显示这是特殊的透水混凝土,"您发现了我们最骄傲的技术——这些石子能吸收雨水,滋养地下的草籽。"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夏澜宣布了"种子计划":新村将免费提供核心技术的简化版,而合作伙伴只需用当地特色资源折算费用。她身后的屏幕亮起实时地图——云南可用野生菌培育技术交换,内蒙古能用牧草改良方案抵扣,连海岛村落都能以珊瑚礁保护数据参与。
"不是施舍,是互补。"夏澜的话掷地有声,"乡村振兴不该是千村一面,而要各美其美。"
下午的"痛点诊疗室"将活动推向高潮。各村代表将难题写在电子屏上,新村团队现场剖析。当某贫困村支书抱怨"年轻人留不住"时,夏澜直接视频连线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当牧区干部苦恼"游客只看不消费",徐明立刻调出"体验式消费"转化模型。
夜幕降临时,交流中心变成了热闹的"乡村夜市"。各村干部摆出带来的特产,在新村智能交易系统上尝试跨区域合作。夏澜穿梭在人群中,时而品尝客家米酒,时而试戴苗银首饰,最后竟促成了三对"姊妹村"结对。
"夏总!"林小雨突然挤过来,指着手机惊呼,"农业农村部转发了我们的活动直播!"
夏澜望向窗外——月光下的停车场,那位云南寨老正被新村的孩子们围着,教他们用树叶吹曲子。老人浑浊的眼睛映着灯光,亮得像黎明前的星辰。
回到办公室,夏澜发现桌上多了个粗糙的布包。打开是几粒山核桃,下面压着歪歪扭扭的字条:"给石子的人——怒江边的谢礼。"
她轻轻摩挲着核桃粗糙的表面,突然想起三年前站在废墟上的自己。乡村振兴从来不是独善其身,而是让每粒种子都找到适合的土壤。窗外,电子大屏正滚动播放着明日活动预告,而夏澜知道,真正的变革才刚刚开始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