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858章 移民大臣和次辅之死(第2页)

“杨鹤在招抚上是做得不错,但是有些软弱了。”

“锦衣卫要注意加强山西卫尉署,助他宽严相济。”

否定了这个人选,让郑士毅再说其他人。

郑士毅随后说道:

“河南的范抚台清廉不二,很看重减轻民众负担。”

“他在去年担任巡抚后,河南赋税大大降低,虽然多了徭役,民众却极为称赞。”

“如今河南各地都在兴修水利,范抚台亲到工地。”

兴修水利的事情,自然是朱由检嘱咐的。他知道再过几年河南就有大旱。

为此,他允许河南的赋税全部留存,用于抗旱赈灾。

范景文显然做得不错,百姓愿意听从。

所以这个时候,是不能把范景文调出的,朱由检道:

“范景文尽心任职,朕会下令嘉奖。”

“但是他现在不适合调动,再说说其他人。”

然后郑士毅又提到陕西巡抚沈自彰,他在陕西做的也是兴修水利、抗旱救灾,同样不适合调动。

保定巡抚卢象升,则让朱由检犹豫起来:

“卢象升担任移民大臣应该能胜任,但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他麾下的天雄军,可是守卫长城的后备兵力。”

“在建虏失去威胁前,这个人暂时不宜动。”

否定了对卢象升的调动,朱由检最终问道:

“朱童蒙现在怎么样?”

“他在延绥的风评如何?”

郑士毅斟酌再三,最终实话实话,回道:

“朱护军安稳延绥做得不错,延绥的盗匪都逃去了山西。”

“但是因为这点,他受到山西官民诟病。”

“还有就是延绥州县转为军民卫的事情,朱护军太过强硬,引来很多非议。”

延绥都护府是最早军管的地方之一,没有前例可循。

朱童蒙当时刚被朱由检保住,为了获得获得皇帝赏识,在推行政策上不遗余力。

也因为此,他的强行军管得罪了很多大户,后来的强制移民,更是得罪了世官。

这几年他经常遭到弹劾,若非朱由检着力维护,他早就已经干不下去。

也因为此,郑士毅方才一直没提到朱童蒙,不认为他是一个有仁心的人。

不过朱由检却始终记得朱童蒙维护熊廷弼的理由:数十万生灵皆廷弼一人所留。

有这个认识的人,只要不性情大变,至少称得上有底线。

移民事务最重要的是这个底线,不能漠视生民死去。

他问郑士毅道:

“朱童蒙在延绥可曾胡乱杀人?”

“有什么残暴的作为吗?”

郑士毅想了一下,回道:

“胡乱杀人是没有。”

“但是鞭打百姓、杖杀犯人的事情是有的。”

“他在改制的时候,不免急切了些。”

这个评价,让朱由检皱了皱眉,知道是朱童蒙的缺陷。

这个人重视百姓性命是有的,但是要说多看重,却也不大好说。

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始终是官位,如果有人不听话,他不介意杀人。

最终,朱由检琢磨之后,感觉朱童蒙不让延绥出现大乱是有能力的,决定道:

“移民大臣先让朱童蒙署理,看他能否胜任。”

“前年备陈灾变的是谁来着,让他去辅佐朱童蒙。”

郑士毅恰好记得这个人,急忙道:

“是马懋才,他是天启五年进士,现任行人司行人,散官从六品。”

朱由检点头说道:

“派人举荐他当御史,巡按延沧公路。”

“移民时表现优秀的官员,也可以酌情晋升一些。”

打算让张梦鲸写份叙功奏疏,对这几年负责移民的官员整体赏赐。

有这些人辅佐朱童蒙,应该不会让移民事务大变。

同时,命郑士毅按照他的要求,安排锦衣卫控制的官员将马懋才推荐为御史——

对于科道,朱由检一直看得很紧,生怕这些人在朝堂上惹出事来。

六科在经过他的打压后只能封驳不合礼法的诏令,御史那边却还有些不服气。

朱由检之所以支持推行调查报告,就是希望能再次整顿一下都察院,让御史把精力对准官吏。

对于放任这些的王在晋,朱由检其实不怎么满意。

他虽然因为和孙承宗的恩怨一直盯着辽东事务,达到了朱由检给辽东压力的目的。却还让朱由检觉得不满,感觉不胜任左都御史。

这个人太擅长明哲保身了些,对很多事情根本不闻不问。

等辽东那边整顿好了,就要把他撸下去:

『明年是换届之年,王在晋那时就69岁了。』

『正好让他致仕,不再继续留任。』

正在琢磨着以后的朝堂格局,朱由检陡然听到一个坏消息:

大学士李国普死了,已在家中去世。

这虽然是有预料的事情,但是真正听到,仍旧让朱由检伤感。

李国普在辅佐他登极上也是有功的,而且年纪轻轻,是他准备大用的人材。

没想到这个人四十多岁就离世了,让他如何不感到痛心。

同时,作为次辅的李国普死去,定然给朝堂带来重大转变。

如果不好好应对,朝堂上都有可能生乱。

压下心中悲痛,朱由检道:

“命潞王叔代朕吊唁。”

“追封子爵爵位,后代世袭男爵。”

命人按预案封赠,安抚朝野人心。

很快,有关李国普的封赠和讣告,就被发布出去。

同时发布的还有广西巡抚王尊德的讣告,他在去年底已经去世。

只是因为消息传得慢,上个月才传到京城,被朱由检以盖棺论定的理由压下,此时一起发讣告。

广西巡抚的人选,也被他命令廷推。

负责推荐临时督抚的九卿,顿时被这件事吸引了注意。

勋贵则更是关心,因为新任广西巡抚,多半是安南攻略的负责人。

这是关系到几个开国功臣家族开藩的事情,他们自然很重视。纷纷开始活动,接触有资格的候选人。

勋贵的活动又影响到内阁,诸位内阁大学士对开国功臣分封安南,显然非常注意。

普通贵族倒还罢了,开国功臣因为世袭几个公爵在,一直在朝野很有影响力。

在可能面临勋贵竞争的情况下,文官之间的团结,显然要放在第一位。

再加上此前已经和韩爌谈妥,朱由检顺利任命杨景辰接任内阁次辅。李国普去世带来的动荡,被他最大限度地压下去。

朝堂上的知情人,更多地关心广西巡抚人选,以及分封安南事宜。(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