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858章 移民大臣和次辅之死

 

身为翰林院的负责人,钱谦益自然要发挥翰林院的影响力。

打着制定公文格式的旗号,他派遣翰林院的官吏,要求各衙门派遣官员开会,商讨公文规范事宜。

在他这个储相的要求下,这些衙门不管是何态度,都派遣有品级的官员,参加公文规范会议。

都察院佥都御史高弘图,更是亲自与会。

因为调查报告的事情,就是他极力推行的。

甚至公文规范,也是由此而起。

钱谦益见他到来,顿时满面欢喜。

他知道高弘图也是皇帝近臣,御营整顿就有此人功绩。

这个人也是简在帝心的人物,否则不会被皇帝任命为调查总署负责人。

眼看高弘图亲自到来,钱谦益笑着说道:

“不过是公文之事,怎敢劳高御史亲自过来?”

“若有不解之处,钱某亲自去都察院解释。”

高弘图和钱谦益是同年,他虽然不党不依,却也不介意和钱谦益这位储相打好关系。同样笑着说道:

“岂敢!岂敢!”

“牧斋兄做的好大事,解了小弟的好大难。”

“若非牧斋兄规范公文,都察院的调查报告,还不知需要多长时间推行呢!”

“这次有了皇上的谕令,看谁还敢怠慢。”

提到这件事情,高弘图心里就是一肚子气。

调查报告这件事情皇帝在朝堂上提过,锦衣卫也早已推行。

他在担任调查总署署长后,便打算推行这个制度,树立实际功绩——

身为近臣的他,知道当今皇帝看重实际功绩。平时被人夸得再多,都不如立下受到褒扬、能写入履历的功绩。

落实调查报告制度,就是他在都察院烧的一把火。准备用这件事情,让皇帝看到自己的能力。

然而,高弘图没想到的是,都察院的情况太复杂了。就算他身为调查总署署长,也无法强行要求所有御史。

逼不得已之下,高弘图甚至打算向皇帝求助。但是靠皇帝帮忙立功,又让他拉不下脸来。

直到张溥派陈子龙商议,让他终于说服自己。与张溥一起写了奏疏,规范御史和记者的调查报告。

没想到皇帝这么快就给出反应,在调查报告之外确立报告文学。

甚至让钱谦益率领翰林院和各衙门一起梳理公文格式,制定公文规范。

如此大的影响,让高弘图心中惊喜交集,认识到张溥在皇帝那里的地位:

『这个张天如,真是简在帝心啊!』

『以往有人说他是白衣卿相我还不信,没想到他的影响力真的能与九卿相比。』

『寻常九卿的奏疏,都无法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

『皇上对他真是信任!』

对张溥的影响力感到敬畏,高弘图在钱谦益面前也不吝夸赞,甚至恭喜钱谦益麾下要多出一名能干的翰林。

钱谦益听到之后,脸色却有些奇怪。

因为张溥成进士后进翰林院是不错,但是会不会在他麾下,那就不一定了。

翰林院在他的掌控下现在推行的是实学,张溥却是科学的开创人。

据他所知,皇帝已准备安排张溥去科学院兼职,两人说不定就是竞争关系。

所以他不动声色地转移了话题,和高弘图谈论道:

“听说左副都御史张公,将要回到朝廷。”

“他的移民大臣一职,将由何人接任?”

高弘图微微点头,说道:

“张副都御史年纪大了,这几年负责移民之事,又是劳心劳力。”

“去年他曾数次病倒,若非皇上派太医医治,说不定就会殉职。”

“今年皇上是说什么也不让他坚持了,命他以述职为名,回到朝廷静养。”

“左副都御史一职,将转为资政大臣。”

左副都御史是正三品,资政院只有一二品官员才能称大臣。

张梦鲸转为资政大臣明显是升迁,就是需要致仕。

想到皇帝曾称赞张梦鲸、范景文用心救灾,钱谦益忍不住感到可惜:

看皇帝的态度,明显是要对张梦鲸大用的。没想到他的身体这么差,已经坚持不下去。

他问高弘图道:

“下一任左副都御史,有人选了吗?”

“皇上属意谁担任?”

都察院都御史同样要廷推,只是廷推的办法和其他官员不同,是有廷推资格的大臣各举一人,皇帝从中选任。

这是当今皇帝制定廷推法时定下的,实际夺取了任命都御史的权力——

那么多有廷推资格的官员,自然会有人按皇帝心意举荐人。

所以都御史任命,现在已默认是看皇帝心意。

高弘图也不知道皇帝会用谁,揣摩道:

“左副都御史现在负责的是移民,大概从灾区督抚选。”

“范景文、卢象升、沈自彰、杨鹤都有可能,就是不知道皇上选用谁。”

“朝堂上的官员,大概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担任。”

显然,众人都知道移民事务是个苦差,虽然被皇帝重视,却没有多少人能下定决心。

——

朱由检也在琢磨移民大臣的新人选。

这个职位对朝堂格局影响不大,却关乎天下安危。

现在陕西、山西的民乱逐渐被平定,主要就是因为灾民有出路,可以移民海外塞外,不至于只能等死。

如此一来,没走到绝路的他们,造反的决心就小了。

凭借这点,西北的民乱始终没变成大规模起义。

张梦鲸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让朱由检现在都记着他的功绩:

『等他进京后要封爵,将来死了还要封个神位。』

『没有这个人尽心尽力,灾民可不一定愿意迁徙。』

安土重迁是黎民的本性,不到走投无路,没有多少人愿意迁徙。

路途上如果不安排好,灾民闹起乱子,那更是可能引发动乱的大问题。

张梦鲸从无到有,把延绥到沧州这条迁徙路线完善。朱由检觉得凭他的功绩,将来有资格成为延沧公路之神。

如果不是张梦鲸的身体实在不好,朱由检还想把他用下去。

琢磨着几个有能力担任移民大臣的督抚,朱由检唤来锦衣卫掌印郑士毅,询问道:

“西北那几个督抚,最关心民生的是谁?”

“谁对百姓最有仁心?”

郑士毅急忙回想官情司的档案,说道:

“要说最爱护百姓,应该说是山西的杨抚台。”

“他在剿匪时就提倡招抚,很是得到民心。”

山西巡抚是杨鹤,这是去年任命的,接替了耿如杞的职位。

朱由检听到他仍是一味招抚,不由皱了皱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