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海洋时代和倭人军户
临时督抚由九卿廷推,他们的发言权自然最大。
但是因为朱由检当初争夺廷推权力时,曾以让五军都督府参与廷推威胁文官。
勋贵由此知道,当今皇帝不反对他们推举官员,他们在这点上同样有发言权。
只要能说服皇帝,再安排一个九卿推荐人选,他们举荐的人同样能成为督抚。
之前这个权力少有人用,大多数勋贵不想参与政事,引来文官针对。
但是广西巡抚一职关系到安南开藩,张维贤、徐允祯等勋贵得知后,顿时活动起来。
张维贤不顾年迈生病,进宫向皇帝道:
“陛下,广西巡抚要主持安南开藩。”
“臣以为当派遣有能力的官员。”
朱由检点头认可,很是和蔼地向张维贤道:
“张公来此,是向朕举荐人材吗?”
“朕洗耳恭听!”
张维贤看到皇帝的态度,顿时心中一喜。
他知道当今皇帝意志坚定,不是耳根子软的善变之人。
平时和臣子谈话也是直来直去,很少说些云山雾罩的话让臣子猜。
如今皇帝说要洗耳恭听,那就真的是在洗耳恭听。
他推荐的人选只要不是太差,就能获得任命。
想到孙子张世泽发来的消息,张维贤道:
“安南护军使李橒,颇是尽心尽力。”
“他在两广已久,熟悉当地情况。”
“臣以为可兼任广西巡抚,主持安南开藩。”
这个人是朱由检去年派去的,是贵阳保卫战的功臣。
朱由检听到张维贤举荐,顿时猜到李橒一定对勋贵开藩很配合,可能也和自己让他在安南挑选封地有关系。
这个职位对朝堂没多大影响,也不可能造反打到京城来,朱由检不是特别在意,颔首道:
“李橒确实有担任巡抚的能力。”
“安南那边的事情,也需要有人总揽。”
“如果有九卿推荐,朕就任命此人。”
向张维贤做出许诺,任用李橒做巡抚。
不过能不能真正坐到这个位置上,还要看是否有九卿推举。
这点倒难不到张维贤,作为大明的世袭国公,张家在朝堂上树大根深。
很快,他就通过五军都督府的关系,说动兵部尚书薛凤翔,举荐李橒为广西巡抚。
朱由检了解情况后,对此也不奇怪。
五军都督府虽然很衰弱,却到底有些权力。
如果勋贵不配合闹起来,兵部也会头疼。
更别说兵部和枢密院这一年来忙于京城卫所改制,勋贵对京营和京城卫所的影响力,任何人都不能忽视。
想得到他们配合,自然要在其他地方迁就点。
确定李橒兼任广西巡抚,朱由检在兵部常参会议上任命后,又指着武英殿悬挂的地图道:
“大明与安南接壤的地方大多属于广西,但是广东也有一片。”
“这样对安南的事务就分属两省,实在有些不便。”
“朕以为可把廉州府划归广西,永安所以西的地方,都归广西管辖。”
这涉及行政区划调整,还关系户口赋税,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陛下,如今广西有十一府,广东有十府一州。”
“廉州府划归广西,两省有些失衡。”
“臣以为对安南的事务,可交给两广总督。”
朱由检闻言笑道:
“广西那些府县,赋税人口哪里能和广东比。”
“更何况两广总督兼任广东巡抚,主要精力在东边,根本顾不上廉州府。”
“传旨南居益和李橒,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划界。广西的州和长官司,还需要根据情况设立军民卫。”
“务必把广西整顿好,作为安南开藩的凭借。”
皇帝一力坚持,毕自严也没把办法。只能在心中叹了口气,准备安排户部做好相应调整。
与会的枢密同知袁可立,此时忽然说道:
“廉州府临近海洋,它划归广西之后,广西就需要有海防。”
“如今广西防备安南压力已够大了,臣以为不应让广西兼顾海防。”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朱由检斟酌之后,说道:
“当今世界是大航海时代。”
“泰西诸国通过大航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和土地。”
“大明这些年赚取的数亿两白银,就是从海上而来。”
“郑和曾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
“广西今后要富强,那就必须临海,同时承担危险。”
“今后广西就专设一个护军都尉,负责廉州海防区,以及海洋事宜。”
用这番话语说明了海洋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自己的治政方略。
群臣想着皇帝鼓励开拓海外、又设立航运集团,明白皇帝是注重海洋的。
以至于宁愿冒些风险,都要让广西临海。
唯恐群臣的海洋意识不够,朱由检特别说道:
“海运便利远胜陆运,今后数百年,都是属于海洋的时代。”
“大明各省要尽量临海,拥有出海口贸易。”
“实在离得远的,也需要通过运河、铁路、公路,和海边港口连接。”
“今后会设置更多的巡阅使,负责入海事宜、协调区域发展。确保各地商品,都能远销海外。”
这是经济和商业政策的总方针,让大明拥抱海洋时代。
群臣有些还感到茫然,有些则明白海商豪富,海洋非常重要。
前任两广总督、现在担任工部尚书的商周祚道:
“陛下所言甚是。”
“臣在广州之时,便察觉富裕的府县大多临海。”
“今后需要让更多府县能通往海港,通过海洋贸易。”
“否则单靠陆运,岭南的物产很难运到北京来。”
朱由检点头赞许,说道:
“正是如此!”
“即使不和海外贸易,也可以沟通南北。”
“以现在的航海技术,海运的风险已经没那么大,完全能够接受。”
“今后岭南的物产,可以通过海运更便利地运过来。”
“朕希望将来有一天,岭南的荔枝能通过海运、在变质前运到北京来。”
这个期许,让群臣都笑了起来。
他们都知道以当今皇帝的仁善,是不会要求岭南进贡荔枝的。
如今这番话,不过是对海运的期许。
将来船只越来越快后,确实有可能把荔枝运到北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