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853章 治倭

屠杀和驱逐,是最终极的酷烈手段,也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

目前,也只有对吕宋和婆罗洲土著,采取的手段比较残酷,但也没到杀光的程度。

而相对于孟加拉的富庶,虽然吕宋和婆罗洲,以及登嘉府,向中央财政上缴的赋税金额不算多。

可治理起来也简单,并不象孟加拉这般复杂,改变人口结构的工作,也不象孟加拉这般困难而长期。

主要原因便是地广人稀,当地土著数量不多。只要进行一些压制措施,再移民过去,就很容易使可靠人口占据多数。

而倭国和孟加拉的情况比较相似,人口多、密度大,不迁出移入,难以达到黄立所定的稳固长期统治的标准。

但孟加拉人在黄立看来,是更难驯服一些,尽管现在表现得相当懦弱服顺。

毕竟,倭国处在大中化文化圈之中,更容易接受大明的文化改造。倭人的民族特性,也使其会屈服于强大的明国脚下。

所以,陈进才这边在实施三十年的人口结构改变计划,吕宋、婆罗洲、登嘉府和湄公省,则轻松地招收着倭人移民。

按照当地人口的数量和比例,各地申领的倭人人口也有多有少。

吕宋、婆罗洲、登嘉府各接收万余倭人,湄公省则是两万,这还不包括用于奴工的数量。

辽东地区接收的最多,三万倭人加四千奴工。毕竟经过不断的移民,那里的汉人数量很大,已经近两百万。

所以,按照人口结构的标准划分,汉人占五六成,满人、朝鲜人、倭人均分的话,三五十万也能安置。

而随着打击沙俄侵略者,并向远东进军,需要的人口会更多。

能够移民,并接受归化同化的倭人都是最底层的农民。他们基本上是文盲,接受大明文化更容易。

而且,在倭国的封建幕藩统治下,生活很苦,也容易满足,并老实地接受大明的统治。

随着气温转暖,冰融雪消,一批批倭人从九州岛坐船启航,直接走日本海北上。万余倭人从黑龙江入海口迁徙到黑龙江省,另有五六千倭人则在海参崴登岸定居。

刘享坐镇九州岛,又派出两万人马在四国岛登陆。

明军轻松灭亡了不肯降附的土佐藩,又横扫顽抗的松山、宇和岛、大洲、今治等大名,迫使其他大名降附归明。

在日本战国时期,近畿和关东皆是王兴的金角之地。

而关西和九州则是次之的银边地盘,剩下的四国和东北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则是最次之地。

四国岛多山地,石高只有九十多万石,向来是贫困之地。在倭国人眼中,这里也相当于乡下,甚是鄙视。

而且,四国岛连同属岛,面积还不到两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百万万。在后世,也只有四个县的建制。

占领四国岛已经是去年冬初的事情,今年春天,明军又有五千人在北海道登陆,迫降了福山城的松前氏。

松前藩是“江户三百藩”之一,是日本最北的藩,因不产大米而主要依靠与虾夷人的贸易为生,也是“三百藩”中唯一没有石高的藩。

而当时的北海道还远未得到开发,人口最多的族群是虾夷人,还不到十万,保持着类似于原始生活的方式。

虾夷人又称为阿伊努族,分裂为东西两族,与松前藩的倭人时常发生冲突,甚至还发生过战争。

明军进入北海道,占据了小樽港、函馆港和室兰港,构筑了堡垒和工事,并从四国岛迁徙万余倭人在周边耕种开发。

当然,虽然是在原倭国的岛屿间迁徙人口,归化同化的工作也在同时展开。

相对于九州和四国,北海道地广人稀,在背井离乡的倭人农民之中,工作开展得要更加顺利。

而这些工作已经归属于文官,九州、四国和北海道分设三府,合归总督府辖管。政治架构迅速完成,并开始行使职能。

除了本土派出的官吏,不少会汉语的倭人,也被招募任用。

还有那些降附的大名,也给了空头衔,领着俸禄,成为没有实权的傀儡。

被任用的倭人官吏,还有各大名,他们的子女和亲属,成为优先接受大明文化教育的一批人。

倭人各村也委派了翻译,教授倭人先掌握汉语。至于读书识字,将在以后逐步实施推行。

改变发型是强制的,服饰则采取自愿,逐步改变,但官吏必须率先垂范。

紧锣密鼓的工作还包括:统一语言和文字,统一货币,重新分配土地,确定赋税等等。

已经有了经营占领地的充足经验,很多政策措施照搬照用即可。更有很多官吏是从其他占领区调来,更有工作经验。

“春耕面积基本与去年持平,粮食作物的品种有很大改变。除了水田,旱地主要种植了土豆和玉米。”

杨洵阅看着统计文件,抬头对谢伯远说道:“如果没有大的灾害,今年的产量会超过去年四分之一。”

谢伯远放下阅看的文件,微笑着说道:“已经迁徙出去近二十万人,今年还将有二三十万的人口迁出。粮食产量能够增长的话,秋后便能自给自足。”

九州岛是倭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还拥有丰富的煤炭、铜和锰资源,其中煤炭的探明储量占倭国的50%。

而且,九州岛南部还有一个世界级的金矿床,被认为是世界上含金品位最高的金矿之一。

这也是大明帝国先以九州岛为目标,对倭国进打击的最主要原因。

粮食能够就地获取,还有矿产资源的收益,再加上岁币,以及对本州岛的商品销售。

不仅驻军军费得以解决,还会有赢余上缴中央财政。

“秩序已经稳定下来,一两年的时间,倭人也会有大的改变。即便离同化入籍的标准还有差距,五六年的时间也差不多能够达到预期。”

其实,九州、四国、北海道已经割让给大明,成为大明的领土,留在三岛上的倭人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大明子民。

但黄立依然设立了标准,能够入籍的,与大明子民享受一样的待遇。没入籍的,则在赋税等方面,要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