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五章 廉政风云1
杨瑛瑛所执掌的廉政公署,在整治官场腐败方面,其职责主要在于收集确凿证据,对违法官员进行抓捕与惩处,从而以儆效尤,震慑更多官员不敢越雷池一步。
然而,若要从根本上解决官场贪腐这一顽疾,还需陈得利绞尽脑汁,构思出一套全新且行之有效的制度。
离开元首府后,陈得利下意识地抬头望向天空,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此次,元首董良抛给他的,无疑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
他心里清楚,内阁总理这个位置,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如履薄冰。一直以来,他都以老好人的形象示人,无论是做事还是为人,都力求面面俱到,不得罪人。
但如今,形势所迫,他终究还是得化身一柄锐利的刀子,将锋芒指向那些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集团。毕竟,世间一切不平等现象的根源,往往都与利益的纠葛紧密相连,而每一次变革,几乎都意味着对利益集团的重新切割。
为什么内阁总理的任期只有五年,还一般都不能连任,就是因为他们在任上的时候就要将人给得罪光。
等到他们的任期结束,再换一个人上台,通过这样的方式,矛盾就能够被从一定程度上压制住。这也是后世换届政府能够保持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周藤虎的为人比较刚直,他在任的几年,华族初建,矛盾也是最为坚韧的时候。他的手段自然比较强硬。几乎将所有阶层都给得罪了一个遍。
相反陈得利则比较圆滑,他的上台,让那些商人阶层松了一口气。这就让一部分宵小跳了出来。
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要松一松,问题才能够尽可能地暴露。
董良则是永远站在后面的那个人。无论如何,最后的功劳都是元首的。
尽管针对国属企业的整治行动尚未正式展开,但底下的风声已然不胫而走,都在传言内阁要对国属企业动手了。
这块国属企业的蛋糕,是董良亲眼看着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然而,在这块看似愈发庞大的蛋糕内部,却早已如蜂巢般钻满了贪婪的蛀虫。如今要将这些吃得脑满肠肥的蛀虫一一揪出,可想而知,他们必然会拼死反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上蹿下跳。
目光转至福州城的道庆洲,这里乃是乌龙江与闽江的交汇之处。由于江水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了这片沙洲。在往昔岁月里,沙洲之上荒无人烟,唯有对岸的牛群时常悠然踱步至此,啃食鲜嫩的青草。随着时间的推移,沙洲面积不断扩大,树木也愈发繁茂,郁郁葱葱,宛如一颗镶嵌在两江之间的绿宝石。福州的大户人家独具慧眼,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纷纷将其买下,建起了雅致的别院。
自华族的马尾船厂区在此落地生根后,便如同星星之火,迅速呈燎原之势向周边扩张。道庆洲因其环境清幽,四面环江,宛如世外桃源一般,被船厂区相中,在此建立了一座疗养院。这座疗养院起初是为那些在工作中表现卓越、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提供修养身心之所。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船厂区各大工厂的头面人物开始将这里改造成他们私下聚会的场所。
在疗养院内的核心区域,有一处专为那些所谓的“大人物”精心打造的消遣之地。这里的建筑选材极为考究,皆用上好的材料精心构筑而成,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奢华与精致。服务人员皆是年轻貌美的姑娘,她们正值青春年华,年方二九,不仅受过基本的教育,举止优雅,还梳着干净利落的发髻,身着裁剪合身的统一制服,举手投足间尽显青春活力,令人眼前一亮。不过,如此优质的服务,唯有那些工厂中的大人物才有资格享受。
在核心区的正中央,矗立着一座望东阁,这座楼阁更是尊贵无比,只有那些在大人物中堪称翘楚的人物才有机会踏入其中。而在这一系列活动的背后,总有一个活跃的身影在穿针引线,此人便是高嘉年。
高嘉年原本只是船厂区一家机械厂的销售掌柜,然而,凭借着过人的处世手段,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扶摇直上,做到了整个船厂区的二把手。
令人惊叹的是,在人脉资源和说话的分量上,他甚至比一把手莫永纲还要更胜一筹。究其原因,全在于他极为擅长做人。
起初,他专注于为领导排忧解难,凭借出色的办事能力赢得领导的赏识。后来,他自己晋升为领导后,依旧秉持这一作风,积极主动地为同僚解决各种棘手问题。发展到现在,只要是底下支持他的人,无论遇到什么难题,他都能凭借自己的人脉和手段帮忙搞定。因此,在整个船厂区,几乎人人都或多或少地欠着高总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