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一三八一章 上帝之鞭

在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大地边缘,额尔齐斯克城外,一场无形的博弈正悄然展开,齐晟和他所率领的部队陷入了棘手的困境。

他们精心策划,成功包围了额尔齐斯克,并且有意让敌人将求救的消息传递出去,满心期待着敌人的援军自投罗网。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那预想中的援军却迟迟未现。

这一切皆因他们小觑了米留金这位年轻陆军元帅的定力。此刻,米留金正身处奥伦堡那间繁忙如蜂巢的作战指挥室,承受着如山般巨大的压力,却依旧保持着沉着冷静,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

奥伦堡的作战指挥室,堪称整个沙俄最为忙碌的神经中枢。参谋军官们脚步匆匆,一条条前线消息如雪花般汇总到这里。

“元帅,北线的马卡洛夫中将已经成功与华族人脱离接触,他们正在向托木斯克转移。”一名参谋急切地汇报着,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

“元帅,华族人的骑兵已经出现在托木斯克以东五十公里,我们的侦查骑兵与其接战,对方的人数众多。”又一条消息传来,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元帅,额尔齐斯克城的华族骑兵依然在围城。”

“元帅,阿姆河方向的进攻进展不顺利,华族人的防线坚固,我军进攻部队伤亡惨重。”

……

参谋军官们小心翼翼地挪动着沙盘上的标志物,力求准确地将敌我双方的现状清晰地呈现在米留金元帅的面前。那沙盘上的每一个微小变动,都关乎着无数士兵的生死,以及这场战争的走向。

此次东进,亚历山大二世对米留金给予了前所未有的信任。不仅授予他东方面军总司令的要职,还赐予他元帅的崇高头衔,使得他能够从容不迫地指挥这支规模庞大的东方军团。

而米留金也着实没有辜负沙皇的厚望,一开场便巧妙运用声东击西之计,为沙俄一举拿下希瓦汗国,成功掌控了里海沿岸的主动权。这一辉煌战果,不仅让沙俄在中亚地区占据了军事上的优势,更如同一把利刃,威胁到了波斯王国,从而获得了重大的政治收益,令整个沙俄为之振奋。

然而,面对华族那虚实难测的打法,米留金一时也有些无计可施。好在当下的形势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决定以不变应万变。毕竟在这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任何一个轻率的兵力调动,都有可能被敌人抓住破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但米留金按兵不动,并不意味着护卫军会就此消停。马卡洛夫中将带领的三个步兵师的确成功与温宝亮部脱离接触,尽管飞艇全力追寻,却终究未能寻得他们的踪迹。不过,他们撤退的大致方向却逃不过护卫军的眼睛。温宝亮的消息迅速传至战区指挥部,同时也抵达了骑兵军团。

李开芳得知这一情报后,当机立断,决定让陈玉成指挥四个骑兵师迅速集结北上。这也是韩超在南线巴尔瑙尔独木难支的缘由,因为骑兵军团一半的军力都被调往了托木斯克北边。

陈玉成,这位在太平军中曾与李秀成齐名的后起之秀,虽在才华上或许稍逊李秀成一筹,但他性格沉稳,宛如一座坚实的大山,给人以可靠之感。这两年来,他默默在草原协助李开芳练兵,虽名声不显,但其功劳却丝毫不容小觑。

为了迷惑敌人,陈玉成精心谋划,派出一支偏师突袭了托木斯克南部与克麦罗沃之间的一些城镇,大张旗鼓地作出要进攻托木斯克的态势。

这一招果然奏效,加斯弗尔德心中的危机感如潮水般涌起,他不得不匆忙给马卡洛夫下令,催促他们加快速度赶回托木斯克协防。而这,正中陈玉成的下怀,因为马卡洛夫中将为了赶时间,必然会选择尽量走直线,如此一来,骑兵军团发现他们的概率便大大提升。

在托木斯克的北部,谦河的两条支流交织出一个三角洲平原。这里,茂密的森林与一片片草原相互夹杂。随着大量沙俄移民如潮水般涌入,这片土地的生态悄然发生了变化,森林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原本连绵的森林之间,出现了一片片零散的草原,宛如大地绿色披风上的点点斑驳。

就在这片看似宁静的土地上,一场大战正悄然酝酿。突然,一支骑兵如鬼魅般从森林中疾驰而出,踏上了草原。战马仿佛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战斗,不自觉地加快了步伐,马蹄声由稀疏变得密集,最终轰隆隆连成一片,仿佛闷雷在大地滚动。